|
|
|
《妄盡還源觀》的本覺觀與法藏的思想關聯──以「海印三昧」為中心 |
|
|
|
著者 |
杜敬婷 (著)
|
掲載誌 |
2023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
出版年月日 | 2023 |
ページ | 197 - 214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 |
出版地 | 臺北, 臺灣 [Taipei,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妄盡還源觀; 本覺; 海印三昧; 法藏; 起信論義記 |
抄録 | 在被尊為華嚴三祖的法藏(643-712)到華嚴五祖宗密(780-841)的一百多年間,華嚴思想發生轉型,而這一傾向在《妄盡還源觀》中已然有跡可循。《還源觀》不僅直接立足於作為絕對一心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展開華嚴思想,還將代表法界緣起境界的「海印三昧」定義為「真如本覺」,從而被質疑將華嚴學的別教境界降格至《大乘起信論》代表的大乘終教。實際上,這種思想傾向仍在法藏思想的延長線上。證據之一是法藏在《起信論義記》中解釋「法性真如海」時引入了真如隨緣論,其次是在《華嚴經探玄記》中用海印喻比喻本覺之自體覺照。相比於強調大海所映現的萬法之間相即無礙的關係性,這一語境下的「海印三昧」更加強調大海對萬法的形上奠基性。這種傾向之所以會在《還源觀》中強化,是因為其在使用「真如本覺」一語時,並非立足於《義記》中的心生滅門之本覺的立場,而是立足於「覺至心源」的「究竟覺」立場。總之,《還源觀》雖然在表面上與《義記》存在分歧,但根本上仍是基於《義記》思想而創作的作品。 |
目次 | 一、問題的提出:斷裂抑或連續? 198 二、斷裂性:二類「海印三昧」定義 199 (一)作為「法界緣起」的「海印三昧」 199 (二)作為「真如本覺」的「海印三昧」 201 三、連續性:法藏作品中「海印三昧」與「真如本覺」的聯繫 204 (一)《起信論義記》對「法性真如海」的解釋 204 (二)《華嚴經探玄記》中的海印喻與「本覺」 207 四、從《起信論義記別記》看《還源觀》的「究竟覺」視角 209 五、結語 213 參考文獻 213 |
ヒット数 | 116 |
作成日 | 2024.11.05 |
更新日期 | 2024.11.1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