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李碧純 (撰)
|
出版年月日 | 2004 |
ページ | 116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羅宗濤 |
卒業年 | 92 |
キーワード | 禪宗永嘉集; 永嘉玄覺;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禪修=Meditation; 奢摩他; 毘婆舍那; 優畢叉 |
抄録 | 本文論述永嘉玄覺禪師的禪法,共分六章。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敘述研究的動機與目標、資料與方法。 提出三個研究動機;以《禪宗永嘉集》中與禪法相關的篇章為範圍;以玄覺背景及各史傳記載做分析比對,再從禪法本身做完整之演繹剖析,以歸納出永嘉禪法之特色。 第二章:中國禪宗之歷史開展。先簡述禪之語意與起源;第二節再從早期禪法之演變,先說明菩提達摩西來之前,中土流行的禪法及演變情形;第三節從達摩到六祖惠能之禪風,則說明達摩禪法傳至六祖,其中轉折變化之情形,作為檢視玄覺禪法的依據。 第三章:永嘉玄覺生平行狀。第一節先針對永嘉玄覺之時代背景作考察;第二節生平行履,從文獻比對中,了解其生卒年代、生平、師承、悟道因緣及著作,以期能從史傳對照中,探討永嘉玄覺會並列禪宗、天台宗的傳承的原因為何。 第四章:永嘉玄覺禪法之開展。第一節先針對玄覺之禪修理論作一探討,第二節為介紹禪修所需之預備功夫;第三節則為正修止觀-奢摩他、毘婆舍那、優畢叉的過程,對其中的理路、次第作一清楚的分析。 第五章:永嘉玄覺禪法之特色。此章為本論文研究之目的所在。由前一章對禪法內涵之說明,提出玄覺禪法之主要特色有四:一、以心性本質為禪修主體開展-說明永嘉禪法之所緣境,而是直從心源處下手修起,且針對心性所顯之特質來做為禪修主體。二、受天台思想影響,是從禪法本身,來看玄覺如何以天台思想作為其禪觀思想的基礎。三、「先須識道,後乃居山」之山居禪觀-則是從外在修行環境之形式,來說明永嘉大師對於山居禪觀之看法。四、具高度實修價值-就永嘉禪法而言,在實際操作上,所具有的優點與特色,亦是從行者立場來看永嘉禪法所具之實修價值。 第六章:結論。提出四點說明做為結論,將其傳續開弘的時代價值提升出來。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標 1 第二節 研究成果回顧與研究方法 5 第三節 本文內容概要 9 第二章 中國禪宗之歷史開展 11 第一節 禪之語意及其起源 11 第二節 早期禪法之演變 16 第三節 從達摩到六祖慧能之禪風 20 第一項 菩提達摩 20 第二項 慧可 23 第三項 僧璨 25 第四項 道信 26 第五項 弘忍 29 第六項 惠能 32 第七項 小結 33 第三章 永嘉玄覺生平行狀 35 第一節 時代背景 35 第二節 生平行履 36 第一項 生卒年代 41 第二項 生平 41 第三項 師承 42 第四項 悟道因緣 44 第五項 著作 45 第三節 小結 51 第四章 永嘉禪法之開展 53 第一節 永嘉禪法的理論依據-事理不二 53 第一項 法事本具,了知元智 53 第二項 妙發須假言詮 55 第三項 審愚智以明真妄 56 第四項 辨名體 57 第五項 辨法體 59 第二節 禪修預備-前方便 61 第一項 慕道志儀 62 第二項 戒憍奢意 63 第三項 淨修三業 63 第三節 正修止觀 66 第一項 奢摩他-止 66 第二項 毘婆舍那-觀 82 第三項 優畢叉-止觀雙運 84 第四節 小結 86 第五章 永嘉禪法之特色 88 第一節 以心性為禪修主體開展 88 第二節 受天台思想之影響 93 第三節 「先須識道,後乃居山」之山居禪觀、 99 第四節 具高度實修價值 102 第一項 簡單易行的入手 103 第二項 歷緣對境,動靜皆可修 104 第三項 注重智慧,身心平和 106 第五節 小結 106 第六章 結論 109 參考文獻 113 全書表格目次 表一:史傳中所見之玄覺生平對照表 37 表二:《禪宗永嘉集》與《永嘉禪宗集註》章次對照表(附仙石之分類) 48 |
ヒット数 | 441 |
作成日 | 2005.09.23 |
更新日期 | 2023.01.0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