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劉汝森 (撰)=Liu, Ju-sen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06 |
ページ | 126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暨研究所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hcu.edu.tw/hcu3/content/ird01/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玄奘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系碩士班 |
指導教官 | 黃運喜 |
卒業年 | 94 |
キーワード | 念佛; 皈依; 淨土; 靈巖山寺; 持名念佛; 妙蓮老和尚 |
抄録 | 拜讀高僧行誼,高僧傳之後內心油然生起見賢思齊之念頭,現代的李炳南老居士、煮雲和尚、妙蓮和尚更是仰慕學習的典範。筆者學佛十多年來在實際工作與生活中,實際體驗到學佛之功德利益。藉此撰寫論文機會針對〝佛教淨土信眾的皈依與修持〞予以問卷訪查,續予質性研究,初步調查問卷結果顯示;以願生西方淨土者最多,皈依後採取念佛修持者次之。印光祖師、懺雲和尚及妙蓮和尚均讚歎竭誠盡敬(詳附錄十四)的念佛法門。 中華漢民族文化具有博大寬容之特色,西方宗教也因之順利傳入並能廣傳。台灣之宗教面向很微妙的亦具有此包容特性,本論文第二章論述到綜合民俗多元文化的台灣佛教。 當前台灣社會各種宗教,得自由無阻之發展,淨土修持是否能成為佛教之主流?想藉由以傳統叢林道場為宗風的台灣靈巖山寺的觀點作出發深入予以研析。 能在青、壯年時期潛修十次般舟三昧閉關廿年之 妙蓮和尚他創建台灣靈巖山寺之緣起及心路歷程,莊嚴大道場在1999年9月21日被震毀於一旦?又將如何重建?等課題分別予以探討。 最後於第五章靈巖宗風暨其修持等、第六章結論探討人生最重要的一課「往生」,業重娑婆眾生能否帶業往生?若此假設成立,而應有其成立之配套要件,諸如能否洗心革面發露真懺悔?需不需發願往生等等?再者上等上根性者,如何才能「一心不亂」預知時至,念佛往生等等,做文獻之分析探討,有幸能遇到發四十九大願的妙蓮老和尚,願有緣者能搭靈巖大慈航〝同生西方同成佛道〞。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架構 6 第二章 淨土信眾的皈依與修持 9 第一節 綜合民俗文化的台灣佛教 9 第二節 建大道場求佛菩薩 19 第三節 台灣佛教淨土信眾的皈依與修持 21 第三章 當代台灣弘揚淨土法門的賢聖僧 31 第一節 佛教蓮社之創設暨開展 33 第二節 其他相關念佛修持與其開展 39 第四章 台灣淨土法門妙蓮老和尚的修持 42 第一節 妙蓮老和尚簡介 42 第二節 六度、八正道、普賢十願 43 第三節 念佛 48 第五章 台灣靈巖山寺的發展暨文化 52 第一節 建寺的緣起與歷程 52 第二節 瓶頸與轉機 53 第三節 靈巖山寺的特點 54 第四節 如何深入經藏 57 第五節 解行並進自我訓練 60 第六章 結 論 63 參考書目 66 參考文獻 70 附錄一:問卷 71 附錄二:共修課程表 72 附錄三:妙蓮老和尚八秩晉三 73 附錄四:感恩三寶 75 附錄五:我與感恩協會 76 附錄六:梁皇法會心得 77 附錄七:不可思議之念佛功德 78 附錄八:靈巖山寺重建啟事 79 附錄九:淨土法門普攝群機 80 附錄十: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 82 附錄十一:神秀大師的漸修啟示 84 附錄十二:靈巖山寺阿彌陀佛經 85 附錄十三:照片 94 附錄十四:印光大師念佛秘訣 98 附錄十五:王醫師健康素食講座 99 附錄十六:楊校長 序 100 附錄十七:財政部台北關稅局 101 附錄十八:信眾皈依修持前後改變 102 附錄十九:靈巖山寺萬人朝山九十四年點燈名單 105 附錄二十:財務部台北關稅局:人事服務簡訊 106 附錄廿一:皈依三寶第一 107 附錄廿二:李炳南居士 111 附錄廿三:煮雲法師 113 附錄廿四:廣欽老和尚 115 附錄廿五:智諭法師 119 |
ヒット数 | 488 |
作成日 | 2007.07.27 |
更新日期 | 2023.03.23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