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印心法門竹北會館同修宗教經驗之研究=Research on Religious Experience of Heart Chan's Fellows in Zhubei Division |
|
|
|
著者 |
鄭錦珍 (撰)=Cheng, Chin-chen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20 |
ページ | 341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玄奘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班 |
指導教官 | 黃運喜 |
卒業年 | 108 |
キーワード | 禪宗=Chan school; 印心=Heart Chan; 宗教經驗=Religious Experience |
抄録 | 本論文 主要研究目的為探討影響人們宗教信仰行為之中的要素,除了道德、倫理、智慧以外,個人的、直接的宗教經驗,應是居於個人宗教行為之中心地位,並且是支配其宗教相關行動的關鍵要素。就學術資料中述及宗教經驗之論述極少,且假說中將宗教經驗與精神疾患、或心理障礙合併研究之,似乎未能正確傳達宗教經驗在宗教行為上的重要性,也就是未正視宗教經驗此一議題。筆者思考或許是還需要更多宗教學術背景的觀察者的論述,因此投入心力觀察與訪問集體禪行者之修行,及其多數的宗教經驗。研究對象為「以佛心傳心、傳佛心印」之禪宗印心法門在新竹縣竹北市成立之修行道場--竹北會館之共修成員為主要對象。以宗教社會心理學的實徵研究為研究方法之一,做調查訪談的量化分析與質性研究,分析、並解釋個人與集體的宗教經驗之訪談結果,及其代表的意涵。若能以樣本推論母群,更可以獲得宗教經驗在宗教行為舉足輕重之依據。印心法門的宗教經驗應是禪宗傳人真修實證。獲得佛、菩薩、護法與禪宗先人的護持,清淨本性,而能更加發揮個人之智慧與洞察之體現。然而,修行的體驗,應該是為形成概念,互勉共進,卻使他人誤為玄談神通,宜應以學術觀點參讀本文。
The main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eople's religious beliefs. In addition to morals, ethics, and wisdom, an individual's direct religious experience should be at the center of individual religious behavior, is the key element to controlling his religious actions. There is very little discussion about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academic materials, and the hypothesis of the research combining religious experience with mental illness or psychological barriers does not seem to correctly convey the importance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religious behavior, that is, it does not face up to the issue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perhaps more discussions from observers with religious academic backgrounds are needed, so the author devotes her energy to observe and interview the practice of collective Chan practitioners and most of their religious experiences. The main subjects of the study are the members of the joint practice of Zhubei Division Hall,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Zhubei City, Hsinchu County by the Heart Chan Meditation Center, of "Initiating from the Heart of the Buddha and Passing on the Heart Chan". One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is by taking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f religious social psychology, execu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survey interviews,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of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religious experiences, and the meaning they representing. If the population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sample, we can obtain the importance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religious behavior. The religious experience of the Heart Chan should be the true practice of Chan Buddhism. Obtain the support of Buddha, Bodhisattva, Dharma and Chan ancestors, purify the nature, and be able to show more personal wisdom and insight. However, the experience of spiritual practice should be a concept and mutual promotion encouragement, but it is mistaken as metaphysics. It is advisable to read this article from academic point view.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4 一、研究動機 5 二、 研究目的 6 三、 研究方法 6 四、研究對象 12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1 第三節 研究策略 58 一、普查式施測 59 二、 抽樣約談 60 三、 量化分析 61 四、質性研究 62 第二章 以宗教社會學角度探討研究成果 63 第一節 研究成果 63 一、普查問卷內容的統計結果及資料分析 65 二、深入訪談之面談內容資料 93 第二節 以宗教社會學的視角談印心法門的宗教經驗 94 一、社會學中宗教的功能 94 二、社會學中宗教的行動 98 三、支撐宗教行動的理論 105 四、靈魂觀 111 五、宗教的本質--宗教經驗 113 第三節 小結 118 第三章 以心理學角度探討宗教經驗 121 第一節 群體的面向 121 一、社會心理學中的宗教行為理論 121 二、宗教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125 第二節 個人的面向 132 一、 個人的心理學 133 二、個人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135 第三節 小結 148 第四章 以佛學角度探討宗教經驗 151 第一節 以佛學觀點談宗教經驗 151 一、原始佛教經典 151 二、大乘佛教經典 153 三、禪宗公案 157 四、 幻境、定境、證境與神祕經驗的異同 159 五、以原始佛教經典探討印心竹北同修的宗教經驗 160 第二節 歸納印心竹北同修的宗教經驗 165 一、 以紮根理論來歸納訪談所得的宗教經驗 166 二、 印心竹北同修的宗教經驗 177 三、 以印心佛法智慧法門探討印心竹北同修的宗教經驗 204 第三節 小結 215 第五章 結論 219 一、研究發現 219 二、討論 223 參考文獻 226 附錄 236 附錄一 接受訪談同意書(初期) 236 附錄二 訪談大綱(初期) 237 附錄三 研究邀請函 -238 附錄四 接受訪談同意書 239 附錄五 訪談大綱 240 附錄六 面談大綱- 243 附錄七 面談內容(逐字稿所整理) 244 表目次 表1-1:禪宗第85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師承表 32 表1-2:悟覺妙天禪師大事年表 36 表2-1:受訪調查者資料表列 64 表2-2:面談受訪者資料表列 65 表2-3:受訪者性別、婚姻、年齡分析 66 表2-4:受訪者身體狀況、受教育年數、家族共修分析 67 表2-5:受訪者宗教信仰、職業分析 68 表2-6:受訪者禪修資歷、禪坐情形分析 69 表2-7:受訪者入門管道分析 71 表2-8:受訪者禪修原因分析 71 表2-9:受訪者禪修阻礙原因分析 71 表2-10:受訪者信仰轉變、讀經、皈依情形分析 74 表2-11:受訪者生活的時間排序情形分析 75 表2-12:受訪者禪修後感到的變化情形分析 76 表2-13:受訪者禪修後家人的變化、個人深層經驗的情形分析 77 表2-14:受訪者深層的特殊經驗表列 78 表2-15:受訪者禪修後經歷的特殊事件與感到的變化情形分析 81 表2-16:受訪者生活事件的特殊經驗表列 81 表2-17:受訪者聽聞同修共同經驗情形分析 86 表2-18:受訪者感受有無影響禪修意願與幻定境判斷情形分析 86 表2-19:受訪者對全然他者之感受情形分析 87 表2-20:受訪者禪修對自他影響、皈依感受、幸福感分析 89 表2-21:受訪者禪行、志工、幹部職務感受分析 90 表2-22:受訪者人力、財力支援、會館功能感受分析 92 表3-1:宗教行為理論 122 表4-1:四大界的特相與作用 178 表4-2:五行的特性與對應臟腑 179 圖目次 圖1-1:印心佛法智慧法門的成佛智慧 21 圖1-2:人體十脈輪分佈 24 圖1-3:印心法門法脈傳承示意圖 30 圖3-1:神經細胞 136 圖3-2:實驗條件下的事件相關電位(ERP)波形 137 圖3-3:人腦的結構圖 139 圖3-4: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圖 140 圖3-5:Hermann方格 141 圖3-6:榮格派的心理分析示意圖 145 圖3-7:馬斯洛的心理健康的需求層次理論(Z理論)示意圖 148 |
ヒット数 | 321 |
作成日 | 2021.11.04 |
更新日期 | 2023.01.0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