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佛光山在大馬華人社區中的發展-以柔佛州新山禪淨中心為研究=Development of Fo Guang Shan in Malaysia’s Chinese Community – Research study on Fo Guang Shan Monastery in Johor Bahru |
|
|
|
著者 |
林威廷 (著)=Lim, Uei-tyng (au.)
|
出版年月日 | 2011 |
ページ | 119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ebsite.fgu.edu.tw/?locale=zh_tw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佛光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佛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劉國威=Liu, Kuo-wei |
卒業年 | 99 |
キーワード | 新山; 幫群; 華人宗教; 華人移民; 佛光山; 人間佛教 |
抄録 | 本論文全文撰寫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主題、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方法與文獻,以及論述本文各章的內容綱要。第二章則討論馬來西亞華人歷史。接著,本文將帶出新山人歷史、探討港主制度、華人宗教關係的角度建構該章內容。第三章討論華人對信仰的觀念探討馬來西亞的華人宗教實際情況。第四章是佛光山新山淨禪中心在大馬華人社區中的發展,本章將討論佛光山禪淨中心的背景、發展概況及相關活動對新山華人的影響。第五章為結論是本文的研究與心得。 新山(Johor Bahru) 的華人,主要以五個華人群幫組成(潮州、廣府、福建、海南以及客家),他們促使馬來西亞經濟、文化以及各族人民的團結,對於整個馬來西亞華人歷史整合有重要的影響。 反觀,「華人宗教」在馬來西亞的地位與馬來西亞華人移民歷史是息息相關,但「華人宗教」與佛教團體對人們所發揮的社會功能,「華人宗教」還須朝向正確生活修行發展,亦即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誠如佛光山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的理念,正符合現代人所需,以佛教朝向生活化、制度化、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邁進,「人間佛教」的落實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關懷社會、維護民主、照顧民眾疾苦,從事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從而達到以佛法淨化人心的功能。 |
目次 | 摘要 I 目錄 II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二、研究主題 3 三、研究方法 4 四、文獻回顧 6 五、論文架構 10 第二章 馬來西亞華人歷史(19-21世紀) 第一節 馬來西亞華人的由來 14 一、義凈法師時期-約西元670左右 15 二、鄭和下西洋時期-約十五世紀 16 小結 19 第二節 新山華人社會的歷史(1855-1945) 19 一、柔佛州首府「新山」 20 二、新山華人的開埠歷史 21 三、新山華人的開拓者-陳開順 (1803-1857) 23 四、港主制度 25 五、柔佛古廟與新山華人的歷史關係 26 六、新山華社努力創造的各項建設 28 小結 31 第三章 大馬華人對信仰的觀念 第一節 馬來西亞華人對宗教信仰的認識 36 第二節 馬來西亞華人宗教信仰的數字統計表與解析 (2000 &1991) 37 第三節 華人宗教信仰所發輝的社會功能 39 第四節「古廟游神」 對新山華人社群的影響 45 小結 47 第四章 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在大馬華人社區中的發展 第一節 馬來西亞佛光山 49 一、佛光山東禪寺 50 第二節 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的發展概況 51 一、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緣起 51 二、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的內部設施 52 三、馬來西亞佛光基金會-(Fo Guang Foundation,Malaysia) 52 四、國際佛光會南馬協會-(BLIA ,South Malaysia) 54 五、佛光基金會首創的輔導課程- 「人本教育課程」及「佛光諮商室 56 結論 57 第三節 佛光山成立之起緣 58 第五章 結論 64 參考資料 66 附錄一 73 附錄二 79 附錄三 86 附錄四 100 附錄五 112 |
ヒット数 | 47 |
作成日 | 2023.04.24 |
更新日期 | 2023.04.24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