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著者 |
陳玲倩 (著)
|
出版年月日 | 2012 |
ページ | 125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ebsite.fgu.edu.tw/?locale=zh_tw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佛光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許鶴齡 |
卒業年 | 100 |
キーワード | 梵琦禪師; 真心; 法性; 無明; 妄心 |
抄録 | 生死問題的關注思考,是千古以來共通的課題,生命終究是一種有限的存在,終究得面臨衰老、病死,所以如何對生命做一種哲學性、宗教性的思考,以幫助個體面對生死困境,表現一種圓融的生死智慧,是千古以來的人,所不斷在追求的生命尊嚴與臨終關懷目標。禪者的生死,皆從「心性體認」達到解脫,本論文設定探究元末明初梵琦禪師的生死解脫思想,在研究書寫時,以文獻探討法、義理的詮釋、比較及統計法,從文獻資料中作多面向的探究梵琦禪師的生死解脫智慧。 本文內容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文獻回顧、研究方法、以及架構。第二章探討梵琦禪師元時代的背景與生平著作。第三章梵琦的解脫基礎,亦即心性思想,從真心與法性、妄心與無明、一心融攝真妄,三個面向來探究。第四章梵琦之生死觀點,從五蘊六入的虛幻、生死輪迴的根本、生死諸法的痛苦三個面向,來探究。第五章從一心念佛、捨離二邊、彰顯真心來探究梵琦禪師的解脫之道。第六章結論,為本文研究重點的總結性論述。 |
目次 | 摘 要………………………………………………………………………………I 目 次………………………………………………………………………………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回顧…………………………………………………………………4 第三節 研究方法…………………………………………………………………9 第四節 本文架構…………………………………………………………………9 第二章 梵琦禪師的時代背景與生平著作………………………………………11 第一節 梵琦禪師的時代背景…………………………………………………12 第二節 梵琦禪師的生平著作…………………………………………………18 第三章 梵琦禪師的解脫基礎……………………………………………………37 第一節 真心與法性……………………………………………………………39 第二節 妄心與無明……………………………………………………………45 第三節 一心攝真妄……………………………………………………………50 第四章 梵琦禪師的生死觀點……………………………………………………53 第一節 五蘊六入的虛幻………………………………………………………54 第二節 生死輪迴的根本………………………………………………………58 第三節 生死諸法的痛苦………………………………………………………63 第五章 梵琦禪師的解脫之道……………………………………………………77 第一節 一心念佛………………………………………………………………78 第二節 捨離二邊………………………………………………………………85 第三節 彰顯真心………………………………………………………………93 第六章 結 論……………………………………………………………………97 附 錄……………………………………………………………………………100 附錄一:蕅益大師選定《西齋淨土詩》所缺之內文…………………………100 附錄二:臨濟宗梵琦禪師之師承圖……………………………………………104 附錄三:梵琦禪師年表…………………………………………………………105 附錄四:《梵琦禪師語錄》引用與提到的相關經典…………………………109 附錄五: 《梵琦禪師語錄》提到相關禪師之法系……………………………116 參考書目…………………………………………………………………………118 |
ヒット数 | 43 |
作成日 | 2023.04.24 |
更新日期 | 2023.04.2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