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著者 |
朱美能 (著)
|
出版年月日 | 2011 |
ページ | 171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ebsite.fgu.edu.tw/?locale=zh_tw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佛光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生命與宗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張美櫻 |
卒業年 | 99 |
キーワード | 傳戒; 玄奘大學; 台灣佛教; 三藏佛學院; 中國佛教會; 傳戒會 |
抄録 | 論白聖長老對臺灣佛教之貢獻,從認識長老生長的時代背景(1904~1989)清光緒三十年~民國七十八年。政經方面則由君主專政到民主憲政。社會方面由封閉到民主自由開放。 從漢傳佛教講究威儀紀律的觀點看,臺灣佛教受到「日本化」的影響,普遍没有中國傳統佛教的理念、教材與師資亦缺乏。從舉步維艱的困境中,到現今台灣佛教教團呈現的堂堂僧相、在國際間所產生的影響力,以目前台灣的四大名山之興盛於全球等,台灣佛教的發展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文僅就佛教的因緣觀來探討,研究白聖長老致力其間的因緣。 有關白聖長老一生的事蹟,值得學者探討之處很廣泛,目前也有不少學者對於長老一生中與佛教相關之事蹟,作專題論述。本文謹以長老的著作為主幹,並與學術界、教界的學者、僧寶等的相關著述、雜誌、當代的佛教界內的資訊,相關網站等資料,整理分析應用表格,比對探討,以便從中來瞭解:(一)、長老生長的時代、生平與成長的背景(二)、政經背景對其人格發展有何影響?(三)、長老的參學、修道等,(四)、台灣佛教歷經戰亂,到中國佛教會的在台復會,重振傳戒風範,將臺灣佛教的精神傳播到世界……等。藉由介紹中國佛教會的職責、會務的發展來認識長老,顯現以其慈悲與智慧承擔佛教會的重責大任。從傳戒會的功能,對僧格的養成及臺灣佛教成長的方針,來研究長老為佛教為眾生的精神。 白聖長老從積極推動臺灣佛教傳戒,使得臺灣佛教能順利運作。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維護黨政關係,為臺灣佛教能承續中國佛教而在臺灣茁壯、奠定了僧格的基礎,德潤群生,圓滿佛教興學成就玄奘大學的重要關鍵人物。 |
目次 | 摘要 I 感恩與感謝 II 目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文獻回顧 5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本文架構 7 第二章 白聖長老之生平、時代背景及個人特點 11 第一節時代背景(1904~1989)清光緒三十年~民國七十八年(國民政府 對佛教的看法) 11 第二節白聖長老之生平 15 第三節個人特質 21 第三章 中國佛教會與傳戒會 31 第一節「中國佛教會」的沿革與時代背景發展的過程 32 第二節傳戒會 34 第三節戒法弘傳的意義 37 第四節戒律的內涵 41 第五節白聖長老與傳戒 54 第四章 白聖長老對臺灣佛教發展的貢獻與影響 64 第一節 臺灣佛教的發展因緣 64 第二節 對臺灣佛教僧才的教育 65 第三節 奠定了僧伽僧格的基礎(積極領眾落實佛制結夏安居) 72 第四節 為臺灣佛教奠定社會公益的基礎 75 第五節 為臺灣佛教權益與國際交流、政經關係 78 第五章 結論 84 照片: 附圖1.傳戒 92 附圖2.受奬 93 附圖3.國際交流 94 附圖4.辦學 95 附圖5.能仁商職 96 附圖6.弘法•僧伽會 97 附表: 附表1.中國佛教會歷屆理事長 98 附表2.歷年傳授三壇大戒一覽表 100 附表3.白聖長老生平大事紀 104 附表4.白聖長老著作論文講稿 148 附表5.臨濟護國禪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72年同戒錄 152 附表6.佛教學院及研究機構 158 參考資料 159 |
ヒット数 | 33 |
作成日 | 2023.05.02 |
更新日期 | 2023.05.0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