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著者 |
謝賜元 (著)
|
出版年月日 | 2010 |
ページ | 134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ebsite.fgu.edu.tw/?locale=zh_tw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佛光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生命與宗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許鶴齡 |
卒業年 | 98 |
キーワード | 本生; 本願; 東方淨土; 難行道; 易行道 |
抄録 | 《佛說無量壽經》卷下說到:「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對於佛教徒來說,『諸行皆苦』,真的一點都沒錯,自無始以來,無數的眾生在無限的空間中,按照緣生緣滅的法則,生生世世,不斷的輪迴,這就是佛教中的四聖諦之一苦諦。 但對一個真正的佛教徒而言,並不是憂鬱在佛陀的教法中,這是一個人生實相,了解了苦的生起,他就能如實的看一切事物,朝向解脫道進行。在時間上,佛教認為因前有因、無始因,果後有果、無終果。在時間的橫軸上,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在空間上廣大無邊,東西南北、上下十方能無限的開展,沒有邊際。眾生數量也是無限的。 在佛教的發展史上,有淨土思想的發展。對一般的佛教徒而言,的確有此需要,因要靠自力的方式達成解脫,的確很難,淨土的出現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淨土信仰,在中、日、韓佛教徒淨土宗是主流,但大部份是信仰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 相對西方淨土也有東方淨土、北方淨土、南方淨土、上下淨土。對於東方淨土,主要的有阿閦佛、藥師佛為主,印度以東代表過去,以西代表未來。如果依照佛名經來看,十方淨土中東方淨土竟然最多,故此本研究是以東方淨土研究為主。 本文希望能就佛教觀點定出何謂東方淨土,以什麽標準是東方淨土,對西方淨土,東方淨土有什麽特色,對現代社會有何意義。綜合,比較,歸納,各佛經典,就本生、本願、佛土特色、往生方法,在中國信仰興衰,就學者對淨土的各種看法,作一整理。 |
目次 | 論文摘要 i 目次 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4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9 第二章 淨土起源與本生本願及佛身觀的發展和淨土分類 12 第一節 佛教淨土的起源 12 第二節 本生與本願 14 第三節 佛身觀的發展 20 第四節 淨土分類 23 第三章 阿閦佛淨土 29 第一節 阿閦佛相關經典 29 第二節 阿閦佛本生與本願 32 一、阿閦佛的本生 33 二、阿閦佛的大願 34 第三節 阿閦佛淨土的妙喜世界 42 一、妙喜國的三凡道 42 二、妙喜國的三聖道 44 三、往生方法 46 第四章 藥師佛淨土 50 第一節 藥師佛淨土的相關經典 50 第二節 藥師佛的信仰及本願 54 一、藥師佛的信仰來源 54 二、藥師佛的本願 57 第三節 顯密佛教中的《藥師經》 67 第四節 東方淨琉璃世界 70 一、東方淨琉璃世界正報與依報 70 二、往生方法 73 三、藥師法門修持之法 74 第五章 其他東方淨土 76 第一節 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和藥師佛 77 一、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與藥師佛關係 77 二、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本事 80 三、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淨土 80 四、藥王菩薩、藥上菩薩的誓願 81 第二節《佛說八吉祥神咒經》等所列之東方淨土 82 第三節 八菩薩 94 第六章 東方淨土的比較 97 第一節 教主的比較 97 一、報身佛仍會涅槃 98 二、阿閦佛信仰特色在智慧不瞋恚 99 三、藥師佛信仰在現世利益 99 第二節 本願的比較 101 一、阿閦佛的本願富含道德的意義 102 二、藥師佛的本願符合現代社會人生 102 三、佛菩薩的本願為他力思想的來源 104 四、本願和淨土建設有關 105 第三節 東方淨土正報與依報的比較 106 一、東方淨土正報 107 二、東方淨土之依報 111 三、 中國淨土宗大師認為淨土有高低之分 113 第四節 往生方法的比較 113 一、信願行 113 二、往生的條件 114 第七章 結論 118 參考文獻 123 |
ヒット数 | 35 |
作成日 | 2023.05.02 |
更新日期 | 2023.05.0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