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著者 |
張竹如 (著)=Jhang, Jhu-ru (au.)
|
出版年月日 | 2013 |
ページ | 129 |
出版者 | 南華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3.nhu.edu.tw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南華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 |
指導教官 | 尤惠貞=You, Huei-jhen |
卒業年 | 101 |
キーワード | 生命教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抄録 |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根性好尚文辭,又歡喜高超的理論,但不論文章語言,最崇尚的是簡要詳明,並涵義豐富,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下簡稱《心經》)即符合這些條件。雖然有人說中國是家家觀音,觀音的經就是《法華經‧普門品》,但因篇幅太長,念誦不便,因此,簡短精要的《心經》易於眾人朗朗上口,經文中第一句所說的「觀自在菩薩」也在世間普遍流傳。然而,憨山大師有云:「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閑。」雖然《心經》多能上口,但能將其涵義解析透徹的卻少之又少,尤其五蘊、一切苦、二諦、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聖諦與六度等,這些涵義若對佛學沒有深刻的研究,是無法將這些領悟透徹。 而台灣的經濟奇蹟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富庶,使一般人都享有高度的物質生活,然而卻在精神內涵與心靈充實方面,卻有日益倒退的現象。每天新聞媒體不斷的報導社會亂象,如虐待動物、破壞環境、自殺案件、校園霸凌等,而這些種種的因素歸咎於傳統價值的崩潰,以及人們對於生命與環境不重視的冷血反應,種種情形令人憂心忡忡。這讓我對生命教育有了自覺的反思,當前對學生思維、思想的培育,無論其學習環境和社會文化,雖有探討生命意義與目的的學習活動,但更需要身在教育職場的老師深耕啟示其生命價值。 《心經》字字珠璣,含意深廣,從個人的身心到日月星辰、草木蟲鳥、山河大地…無所不包,它開顯了佛法的人生觀、宇宙觀與實踐之道。《心經》不易理解,不僅是因為它的文字含意艱深,且它必須透過心靈的直觀才能體會領略,因此本經不是用眼睛看的,也不是用嘴頌讀的,更不是在文字上捉摸推敲,而是用生命去感受它的生命,唯有讓自己的生命與《心經》的生命合一,共同躍動,才能實踐「空」的理法,獲致心靈的自在。 本研究試圖解析《心經》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意涵,以玄奘漢譯本《心經》雖共短短二百六十字,卻蘊含了豐富的生命教育哲學意涵,希冀經由本研究除了深入探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意涵外,試圖了解《般若心經》對生命教育之影響。 因研究者本身從事教職,平常即將《心經》的觀念融入教學課程,透過每日的佳句分享,結合生命教育的內涵,試圖將生命教育中較缺乏的宗教學、生死學與死亡學等面向帶進學校教育,且經由學生聯絡簿與家長互動,除了讓家長參與及了解學童的學校課程外,並可以共同學習《心經》與生命教育的意涵。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方法3 第二章 生命教育之意涵及發展6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意涵6 第二節 生命教育的源起與發展10 第三節 生命教育的目的與理念17 第四節 生命教育的議題與其重要性24 第三章《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思想詮釋28 第一節《心經》之全文架構及其義蘊28 第二節《心經》的空性中道思想47 一、空47 二、般若智慧51 三、三輪體空54 第三節 《心經》的菩薩行對生命之關懷56 一、四聖諦61 二、五蘊68 三、十二因緣72 第四章《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與生命教育之實踐75 第一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生命體現75 第二節 生命教育之轉進78 第三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與生命之轉化教育8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未來展望97 參考書目108 附錄114 |
ヒット数 | 44 |
作成日 | 2023.05.02 |
更新日期 | 2023.05.04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