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齋醮在台灣發展演變之研究一兼論台北碧潭地區四大古寺院導師之卡理斯瑪現象=The Study of Zhai Jiao’s Develoment in Taiwan-Incorprating Discuss of Charisma Phenomena of Four Ancient Monasteries’ Mentors in Taipei Bitan Area
著者 陳紀南 (著)=Chen, Chi-nan (au.)
出版年月日2015
ページ212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サイト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の種類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言語中文=Chinese
学位修士
学校華梵大學
学部・学科名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官釋澈定=Ven. Cheer-dean
卒業年103
キーワード卡理斯瑪現象=Charisma; 齋教; 齋堂=vegetarian church; 龍華派=Lung-hwa school; 金幢派=Chin-tsuung school; 先天派=Hsien-tien school
抄録當人類遭遇疑惑、困苦、煩惱時,就會有內心的思維,運用概念來判斷、推理,從感官知覺的認識,加上身外的法界、科學技術不斷的研究,期望證明一切事物的本質和法則。然而人類肉身的感官知覺和當今的先進科學技術卻仍然有很多無法超越的極限;尤其是超自然現象的迷惑,只有依賴宗教的祈禱祭祀來安心立命了。
在地理上,臺灣島四面環海,雖然是位於大國邊陲之海中,但自從東西洋各國貿易、文化等交流活動以海路為主後,卻因處於交通要地而登上國際舞台。
歷史上隨著政權迭次,新政策、新移民、新宗教等登陸臺灣後的融合影響,自然形成了本土意識的傳統文化,尤其是本土民俗宗教與佛教的淵源。
嘗試釐清在台灣,自明末清初以來,宗教上屬主流,奉行祭拜釋迦牟尼佛、觀音佛祖等與佛教有淵源比較特殊之齋教團體,主要為龍華派、金幢派、先天派三派,隨著時代潮流,政權移轉,意識形態之利害關係,因而與佛教禪宗四大名山法脈等古寺院的互動淵源探討。
齋教發展進入日治時代以後,由於日本佛教的引入,在其逐漸掌控並主導台灣宗教發展的情形下,導致了許多的齋友陸續剃髮出家,成為佛教徒。靈泉禪寺的善慧法師、凌雲禪寺的本圓法師、超峰寺的永定法師,法雲禪寺的妙果法師等,都曾經是齋教徒的一員,他們都成為帶領該派系開花結果展露頭角,甚至是台灣佛教界登峰造極的開創者。
故擬從碧潭地區四大古寺院具體的宗教場域、人物和思想來入手,以釐清其間之差別點;其脈絡之演變和各宗教派系的導師、領導人之卡理斯瑪(Charisma) (カリスマ)現象;研究在不同時空背景、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影響,展開而形成佛教新興團體的趨勢,作為本論文之研究範圍,期望進一步對應《大乘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等相關經文中,真實義的研究。

When mankind encounter doubts, hardship or troubles, there will be thinking inside our brain, using concepts to judge and to reason. From sensory awareness along with law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we expect to prove the nature of all things and even the law. However, both human sensory perception and today's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still many insurmountable limits. we can only rely on the religious prayer ritual to settle our lives, especially the supernatural puzzles.
Geographically, Taiwan, an island surrounded by the sea, is located on the edge of the ocean. But since we carry out commercial, cultural and other exchange activities mainly by sea, Taiwan steps 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Historically, as the regime repeatedly changed, along with fusion influence of the new policies, new immigrants, religious visits, a local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naturally has formed, especially the indigenous folk religion and the origin of Buddhism.
This thesis aims to clarify the main stream religions inTaiwan, ever since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These rerligions ,including Long-hwa school, Chin-tsuung school, Hsien-tien schoo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Buddhist roots which worship Shakyamuni Buddha or Kwan-Yin Buddha.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 transfer of power , and ideological interests, here are discussions on interactions with the origins of the ancient monasties.
During the era of Japanese rule, Vegetarian Religions develop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Japan of Buddhism, causing a number of vegetarians Buddhists to have their head shaved to be monks. San-Hwei Mentor, Bun-Wen Mentor, Yong-Ding Mentor and Miau-Go Mentor are members of vegetarian followers, who successfully lead their factions to the summit, even becoming the founders of Taiwan Buddhism .
Therefore,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I choose to start from four fields of religion, characters and ideas of the Taipei Bitan area, dicussing context of evolution and charisma of mentors, leaders of various religious sects Charisma Phenomena. The scope of this thesis includes different spatio-temporal contex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impact, etc. and how they expand into Buddhist trends emerging groups. Looking forward to further study of 《The Mahayana Sutra Lotus Sutra 》〈 Huacheng Yu 〉, and 《Bodhisattva universal gate》, and other related Scripture, the real justice Study.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6
(一)、探討齋教的延續可能性 6
(二)、提供地方文史研究的參考 6
(三)、提供政府相關部門開發規劃 7
(四)、發揚儒佛會通教育文化思想 7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一、 研究範圍 7
二、研究限制 8
第三節 研究設計、方法與步驟方 8
一、研究設計 8
(一)、淵源初探 8
(二)、田野調查 8
二、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四節 目前已有相關前人的研究成果與文獻回顧 9
第二章 齋教與台灣齋教(tsai-kau)的定義、淵源與歷史發展 10
第一節 齋教的定義 10
一、中國與印度對於齋的定義 10
二、齋教的淵源與歷史發展 11
(一)、禪宗緣起 13
(二)、何為嚴守素食 13
(三)、齋教與宗教的淵源 14
三、羅祖與《開心法要》 14
(一)、《開心法要》的十字偈 15
(二)、《開心法要》蘭風與羅祖之關係 15
四、齋教的教義、科儀、經典、齋堂之命名 17
(一)、龍華派的教義、科儀 17
(二)、金幢派的教義、科儀 18
(三)、先天派的教義、科儀 20
(四)、齋教三派的經典 22
(五)、齋堂之命名 23
(六)、歷史地位上比較重要台灣的十間齋堂 24
(七)、台灣及澎湖的齋堂寺廟總表資料 33
第二節 台灣齋教(tsai-kau) 33
一、台灣齋教三派淵源與發展 34
(一)、龍華派 36
(二)、金幢派 38
(三)、先天派 39
二、一貫道與先天派的淵源 40
第三節 齋教在台灣發展淵源 43
一、荷蘭人佔領時代 43
(一)、荷蘭人防漢 43
(二)、分隔漢番 44
(三)、醜化漢人 44
(四)、荷蘭人對漢人橫征暴斂 44
(五)、郭懷一率眾起事 45
二、明鄭時期的齋教 45
(一)、根據何聯奎博士所著的《臺灣風土誌》中所述齋教情形 45
(二)、鄭成功的參軍陳永華與齋教淵源 45
三、清朝時期的齋堂 46
(一)、清代康熙年間 46
(二)、清代自雍正7年到高宗乾隆13年間 46
(三)、被歸屬「邪教」的原因 46
(四)、台灣的龍華派,從來沒有收香火銀的習慣 49
(五)、台灣地區幾乎所有齋堂的創立年代 49
(六)、福建平民偷渡台灣 50
四、日治時代的齋堂 50
(一)、初期 52
(二)、中期 53
(三)、大正、昭和後期(1915~1945)整理彈壓時期 59
五、神佛分離運動 59
(一)、日本「廢佛毀釋」的原因有三個 59
(二)、台灣佛教「神佛分離」的思想 60
六、新神佛分離運動 61
七、光復後台灣齋堂、齋教本身的動搖 61
(一)、光復後齋教的困境 61
(二)、佛教界的批評 63
(三)、齋教本身的辯解 64
(四)、佛教僧俗對齋教的看法及批判 64
(五)、光復後齋教本身的動搖 68
八、臺灣齋堂各教派創立大事年表 78
第三章 光復前台灣古寺院與齋教的淵源 79
一、明、清時代佛教的傳入台灣 79
二、齋教發展進入日治時代以後 79
三、日本禪宗佛教的特性 79
(一)、曹洞宗 79
(二)、臨濟宗 79
(三)、黃檗宗 79
四、增田福太郎於昭和四年(1929)記錄 80
五、佛教禪宗四大名山法脈等古寺院的互動淵源探討 80
第一節 基隆靈泉寺與齋教的淵源 81
一、沿革 81
二、光復前有關靈泉寺文獻 83
(一)、有關「靈泉寺僧焚身成佛」東京報導 83
(二)、增田福太郎訪問住持江善慧江之紀錄 83
三、靈泉寺與齋教的淵源 85
第二節 五股觀音山西雲巖寺、凌雲寺與齋教的淵源 86
一、沿革 86
二、增田福太郎訪問觀音山凌雲禪寺住持沈本圓之紀錄 87
(一)、佛教之現狀(本寺之地位) 87
(二)、對將來之希望 87
(三)、對官廳之希望 87
三、凌雲禪寺與齋教的淵源 88
四、西雲巖寺與齋教的淵源 89
五、西雲巖寺與巖仔、齋教的淵源 91
第三節 苗栗法雲寺與中壢圓光寺與齋教的淵源 91
一、沿革 91
二、增田福太郎訪問苗栗大湖郡法雲禪寺的紀錄 92
(一)、提高在臺灣僧侶及齋友教育之理想方案 93
(二)、關於日臺寺院關係的指導 94
(三)、提高在臺灣僧侶及齋友教育之理想方案 94
三、法雲禪寺第三任住持妙然尼師處理法雲寺寺院事務 94
第四節 大崗山超峰寺、台南開元寺與齋教的淵源 96
一、沿革 96
二、超峰寺的歷史脈絡 96
(一)、雍正年間,紹光禪師所建 97
(二)、乾隆28年知府蔣允焄所建 97
三、大崗山派的崛起與道場經營策略 99
(一)、就寺方超峰寺的需要 99
(二)、周義敏和林永定師徒人事方面來看 100
四、新舊兩「超峰寺」之分 100
(一)、舊超峰寺的現址 100
(二)、新超峰寺的現址 100
五、超峰寺自行編輯發行資料 102
六、超峰寺的建寺沿革與地理環境 103
(一)、山水地理 103
(二)、生態環境 103
七、台南市開元寺 104
(一)、寺院名稱的沿革 105
(二)、歷任住持卡理斯瑪現象 105
第四章 齋教與台灣古寺院導師之卡理斯瑪現象 109
第一節 齋教各宗派導師之卡理斯瑪現象 109
一、卡理斯瑪(Charisma)( カリスマ ) 現象之定義 109
二、齋教教祖「羅祖」之卡理斯瑪現象 111
(一)、宗教之參悟方法 111
(二)、宗教之弘法 112
三、龍華派與基隆月眉山靈泉寺 112
(一)、釋善智(1852—1906/9/23)的卡理斯瑪現象 112
(二)、釋善慧(1882—1952)的卡理斯瑪現象 113
(三)、釋德馨(1882—1952)的卡理斯瑪現象 113
(四)、釋德融(1884/8/8—1977/10/5)的卡理斯瑪現象 113
(五)、李添春的卡理斯瑪現象 113
四、龍華派與苗栗大湖法雲禪寺 114
(一)、釋妙果的生平(1884/11/11—1963/4/23) 114
(二)、妙果法師的卡理斯瑪現象 117
五、龍華派與台南開元寺系 117
(一)、釋榮芳(?—1882)的卡理斯瑪現象 117
(二)、釋玄精(1875—1921)的卡理斯瑪現象 117
(三)、釋得圓(1882—1946)的卡理斯瑪現象 117
(四)、釋捷圓(? —1948)的卡理斯瑪現象 117
(五)、釋永定(1877-1939)的卡理斯瑪現象 118
(六)、釋開參(1893/10/10一1975/03)的卡理斯瑪現象 118
六、龍華派與台北五股觀音山凌雲禪寺 118
(一)、釋本圓(1882—1947)的卡理斯瑪現象 118
(二)、釋覺淨(1892/4/4—1963/12/24)的卡理斯瑪現 118
七、先天派黃玉階 118
(一)、黃玉階與臺灣的先天道淵源 119
(二)、黃玉階的卡理斯瑪現象 119
第二節 忽滑谷快天與台灣齋教、古寺院的關係 121
(一)、忽滑谷快天師的生平(1867 /12/1一1934 /7/11) 121
(二)、忽滑谷快天的卡理斯瑪現象 121
第三節 齋教與南瀛佛教會的關係 122
一、南瀛佛教會創立起因 122
二、專屬刊物之發展 124
第四節 齋教與台灣女性的關係 125
一、龍華派台中霧峰靈山寺 125
二、龍華派新竹凈業堂 126
三、金幢派嘉義布袋金華山堂 126
第五節 齋友出家轉移緣起 126
第五章 碧潭地區四大古寺院導師之卡理斯瑪現象 128
第一節 養源佛堂 128
一、文史記載 128
二、導師之卡理斯瑪現象口述歷史訪問 128
三、本堂主要謢持與信徒興盛淵源 129
(一)、台北廳《社寺廟宇調查》文獻資料 129
(二)、朱四季創堂背景文獻資料 129
四、本堂與監察院的淵源 130
五、養源堂與養源佛堂的改名淵源 130
六、目前養源佛堂法會發展狀況 130
七、本節結語 130
第二節 海會寺 131
一、文史記載 131
二、普忍導師之卡理斯瑪現象口述歷史訪問 131
(一)、開山住持普忍口述出家與創立海會寺淵源 131
(二)、現任住持普仁口述 132
三、本節結語 132
(一)、普智師與普忍師都是從齋教徒出家為僧侶 132
(二)、《達摩一掌經》與劉易齋博士的淵源 132
(三)、 本寺與清朝皇族後裔浦儒壁詩淵源 132
第三節 慈玄寺 132
一、文史記載 132
ヒット数86
作成日2023.05.08
更新日期2023.05.08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670311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