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淨空法師的教育理念及貢獻=The Chinese headline of the thesis is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contributions of Venerable Master Chin Kung
著者 黃柏霖 (著)=Huang, Bo-ling (au.)
出版年月日2011
ページ84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サイト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の種類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言語中文=Chinese
学位修士
学校華梵大學
学部・学科名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官薛華中=Shiue, Hua-jung
卒業年99
キーワード淨空法師=Chin Kung
抄録本論文的中文標題是: 淨空法師的教育理念及貢獻。本文的寫作目的,主要是在論述淨空法師的教育理念以及貢獻。針對這一個問題,從澳洲淨宗學院跟中國安徽盧江教育中心的文獻資料,就發現 淨空老和尚是印光大師、李炳南居士一脈傳承,是中國近代佛教史上,弘揚淨土宗之中一位解行並重、實修有證量的法師,尤其是淨空法師以儒、釋、道會通的專長融入教育,提倡「聖賢教育」、「佛陀教育」,並且將傳統道德文化發揚於國際。因此,筆者從中國歷史上儒﹙道﹚佛的三教合一、印光大師、李炳南居士一系的傳承、老和尚的教育理念、盧江教育中心,這四個部份來探討淨空法師的教育理念以及貢獻。
首先,根據《牟子理惑論》的記載,最初的儒佛衝突,主因是儒、佛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其中,最大衝突點是佛教提倡「出家剃頭」衝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儒家文化傳統。而佛、道衝突,最早則是《周書異記》記載佛陀早生於老子,加上佛教勢力逐漸壯大,影響道教的地位,為此,就有道士寫作《老子西昇化胡經》暗示佛教是從道教而來,並非是國外傳來的「舶來品」;另一方面,初期外國僧侶把佛教「鬼神」、「生死」文化帶入中國,壓縮道教經濟來源,經濟利益,最終造成佛、道正面衝突;然而道教無法完全面對佛教,最後只好靠攏儒家,以《三破論》指責佛教是「破國、破家、破身」的宗教信仰。
事實上,儒、道跟佛教的衝突,沒有使佛教的發展停止,反而更快促進佛教的中國化。讓佛教中國化的人是宗密大師,他的貢獻可以分為兩個,分別是:一、把中國的「孝」道,加上佛教的文化元素,使得「孝」的對象不限於活著的父母,範圍擴展到七世父母,並且形成「新陰間觀」;二、把佛教「創世紀」的傳說跟中國的儒、道文化相結合,促使佛教成功扎根。往後,雖然部分儒者進行批佛工作,大致上來說,儒、佛文化的融合已經進入「不分彼此」的地步,其中,站在佛教立場奠定三教調和的人是契嵩法師,他透過「迹異心同」的說法,提出儒釋道都是勸人為善,致使長期扎根的佛教,終於完全成功「中國化」。
佛教的中國化,迫使儒、道進行「三教融合」的工作,其中,朱熹理學、王重陽道學就是如此發展出來的。嚴格來說,儒家是站在儒家立場提出儒家的三教調合論,道教則是站在道教立場提出道教的三教調合論,而形成「一個三教調合論,三教各自表述」的這一種情況,最後使得儒、釋、道走向「不分你我」的中國在地文化。就佛教的「三教融合」而言,天台、華嚴、禪宗一路發展、相繼勢微,最後中國佛教的「三教融合」大都被保留在淨土宗。印光大師是由儒入佛的一代大師,更是淨土宗第十三祖,因此他主張的「敦倫盡分,閒邪存誠,深信因果,求生淨土」之「念佛法門」正是具備著「儒佛會通」的色彩。這十六字真言,是他老人家弘法利生的主軸及教化目標。前二句均是儒道精神,後二句是佛家所強調,這十六字合起來便是「儒釋道三教合一」明證。
李炳南居士不僅是由儒生進入佛門的一位居士,同時也是印光大師的高徒,他繼承了大師「念由心起,聲由口出,再從耳入心記」的念佛觀點,進一步發展出「儒佛會通」的教育特色。淨空老和尚早年失學,後來以章嘉活佛、台大方東美教授為師,最後接受了李炳南居士的教導,把印光、李炳南居士一系的「儒佛會通」觀點發揚至國際,讓「佛陀教育」受到西方的重視。
淨空老和尚的教育理念,正是從《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而來的,其中,《弟子規》是品德教育的基礎,《太上感應篇》是作為因果教育的根本,《十善業道經》則是佛陀教育的根基。事實上,《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三個階段,就是以中國儒、道取代小乘佛教的教育方式,而它的特色,其實就是具有會通、融合的特質,更加容易與其他宗教、文化相互包容,並且促進世界和平的理想教育。老和尚為了實踐這一種「儒佛會通」的教育理念,於是在中國安徽盧江辦學,成立中國盧江教育文化中心,把五千年來中國已受到忽略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給恢復起來。由於盧江湯池鎮的辦學成功,引起中國官方的注意,海南省把淨空法師的中華道德文化教育推廣至監獄當中,潛移默化了監區內的服刑人員。由此看來,淨空老和尚的貢獻,正是「儒佛會通」以及中華道德文化教育,而他推行的教育理念是未來國際、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資產,
在這裡,筆者透過歷史以及文獻的角度,來研究淨空法師的教育理念跟貢獻,先從中國儒釋道的「三教融合」下手,討論印光大師、李炳南居士、淨空法師的一脈傳承,以及盧江教育中心的辦學成效。希望能藉此獲得一個具體清晰的說明。

The Chinese headline of the thesis is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contributions of Venerable Master Chin Kung.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h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dedication Regarding this topic, from the materials of Australian Chin Kung school and Lujing Centre of Cultural Education Produce in Anhui China, we can find Master Chin Kung was guided by Master Yin Guang and lay teacher Lee Ping-nan to be an excellent master. In modern Chinese Buddha history, Master Chin Kung advocates dual path of emptiness and existence by constant practices. Especially, he integrated the negoti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into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sages education and Buddha education and developed traditionally ethic culture internationally. In this paper, I begin to explore Chin Kung Master’s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contributions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amalgamation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Master Yin Guang, lay teacher Lee Ping-nan, his old concepts and Lujing Centre of Cultural Education Produce.
First of all, Mou Zi Li Huo Lun states that in the beginn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was caused b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The biggest conflict was from monks shaving their hair, which was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The body is from parents. You shall never damage it. “ The earliest conflict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was from Zhou Shu Yi Ji. The book recorded that Buddha was born before Luo Zi; however, Buddha’s philosophy was getting more accepted by people. That is why Buddha’s influence was getting stronger than Lou Zi’s. Luo Zi Xi Sheng Hua Hu Jing indicated that Buddhism was from Taoism but from abroad. On the other hand, foreign monks brought the concepts of “ghost and god” and “life and death” into China as result of reducing the revenue of Taoism. The economical benefit created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Taoism. Thus, Taoists could not cooperate with Buddhists. Taoists turned to Confucianists for help. Taoism used Sa Po Lun to attack Buddhism. Sa Po Lun means Buddhism advocated damaging your country, damaging your
目次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中國歷史上三教合一的衝突與融合
第一節 儒釋道衝突
一、歷史上的儒佛衝突
二、歷史上的佛道衝突
第二節 儒釋道磨合 --- 宗密的《原人論》
第三節 儒釋道融合--- 契嵩的三教調合論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印光大師、李炳南居士以及淨空法師的一脈傳承
第一節 印光大師的簡介與思想
第二節 李炳南居士的簡介與思想
第三節 淨空法師的簡介與法脈傳承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淨空法師的教育理念及弘法事業
第一節 淨空法師的教育理念 --- 品德、因果、宗教教育
一、品德教育
二、因果教育
三、宗教教育
第二節 教育理念的實踐 --- 盧江文化教育中心
一、盧江文化教育中心之簡介
二、盧江文化教育中心之教學內容
三、建構合諧的湯池示範鎮
第三節 淨空法師的弘法事蹟
一、台灣弘法事蹟
二、中國海南省監獄系統推展《弟子規》
三、海外弘法事蹟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
ヒット数43
作成日2023.05.11
更新日期2023.05.18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670570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