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自然環境保護實踐=The practic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 A case study of Tse-Xin Organic Agriculture Foundation
著者 蔡文練 (撰)=Tsai, Wen–lian (compose)
出版年月日2017
ページ159
出版者輔仁大學
出版サイト https://www.fj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の種類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言語中文=Chinese
学位修士
学校輔仁大學
学部・学科名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指導教官鄭志明=Zheng, Zhi–ming
卒業年106
キーワード慣性農法=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 菩提道次第廣論=The Lamrim Chenmo (The Great Treatise On The Stages Of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基因改造=genetic modification; 有機農業驗證機構=organic agriculture certification agency
抄録導演齊柏林先生拍攝的記錄片「看見台灣」,才讓我們看到美麗台灣的山林被濫墾,河流被污染,也看見台灣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德蕾莎修女曾說:「愛的相反詞不是恨,而是冷漠」,如果我們再漠視自然環境保護,沒有好好善待我們所處的地球,大自然必然會回應人類對它的破壞。
慣行農法,也就是現代農業,慣行農法就是在生產農產品過程中使用農藥、化學肥料或基因改造。大量使用農藥,包含殺蟲劑、除草劑,會使生物的多樣性消失、蜜蜂減少、生態失去平衡,同時也有些農夫因農藥使用的不當而中毒,甚至死亡。農藥也會隨著雨水流入大海,最後又回到食物鏈頂端人類的身上;化學肥料是人工合成的,缺乏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泥土裡的微生物就會減少,使泥土變成了一堆沒有生命的礦物,使土地逐漸不再適合耕種;施用的化肥,如果沒有被植物吸收,也會被沖進河流後而流入水庫、湖泊,污染水源,造成許多水域的優養化問題;基因改造是生物學家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生產量,可以將動、植物、細菌、病毒的基因相互植入,而且沒有物種的限制,如此會讓自然基因的多樣性消失,一旦感染病毒,就有物種滅絕的可能,也有產生新毒素的風險,而且基因改造是無法淨化的污染。
「有機農業」是指農作物及其所生長的土壤,完全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及基因改造的農耕方式,有機農法又依據對自然生態干預程度的深淺,分為一般有機農法、友善有機農法及有機農法中的自然農法。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動有機農業進行自然環境保護不遺餘力。創辦人日常法師,是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思想內涵來推動有機農業,目前是全台第一大的有機農業驗證機構。要推動有機農業必須要有消費者的支持,農友最在乎的是銷售問題,而負責銷售的「里仁有機商店」為有機通路商店與「慈心」為平行單位,「慈心」驗證的有機農產品可以在「里仁」銷售,如此相互的結合,使更多的農友願意從事有機的種植,使台灣的有機農業能夠持續的發展,共同來保護自然環境。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為佛教團體,對自然環境保護,佛法有很深的內涵,第一注重是人的心靈成長,人類如果能停止物質過度的追求,就能重建人與大自然相互的依存;若忽視了心靈,人類終將無法調整人與人、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自然環境的保護已是我們當代最重要的課題,不論是哪一個宗教或有沒有信仰,都指向自然環境保護是我們目前極需解決的問題,因為我們的空氣和海洋是連通的,彼此都脫離不了關係,希望自然環境保護意識形成浪潮,讓蟲、蟻、鳥、獸又能重回生態系中,使我們下一代的未來,還能見到老鷹在天空遨翔,也引領世界人類的心靈回歸到原本最初的「善」。

We see the beauty and sorrow of Taiwan, the indiscriminate deforestation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on this lovely island from the filmmaker Po-Lin Chi’s documentary, “Beyond Beauty – Taiwan from above”. Mother Teresa’s quote: “The opposite of love is not hate, but indifferent.” If we continue to neglect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on’t treat our home - earth properly, then, we will become the victim of our own evil deed.
The modern agriculture of conventional farming which heavily uses of pesticides, herbicides ,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ractice of genetic modification, will cause the ecological imbalance, decline in bee population, and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Improper use of pesticide poisoning famers, and pesticides got blended in the food chain through the ecosystem; chemical fertilizers will eliminate the micro organism in soil and make the soil becoming lifeless and not suitable for farming; chemical fertilizers will also pollute the hydrosphere, causing eutrophication in many aquatic areas; One of the purpose of genetic modification is to increas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iologists plant and mix genes from animals, plants, bacterial, and virus in the modification process, because there are no restrictions in selecting genes, and the process may cause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affected by deadly virus, therefore the process increase the chance of emerging new viru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pecies extinction, and the causes of genetic modification seems irreversible .
"Organic agriculture" refers to the farming methods that devoid use of any chemical agents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s of intervention on the agroecosystem, organic farming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general organic farming, friendly organic farming, and natural farming.
The “Tse-Xin Organic Agriculture Foundation” (TOAF) make all efforts to promote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arrying 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ster Rih-Chang, founder of TOAF, promote organic agriculture with the belief and thought of “The Lamrim Chenmo” (The Great Treatise On The Stages Of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TOAF now is the leading organic agriculture certification agency in Taiwa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rganic agriculture, it must have the support from the consumer market and farmers. Leezen, a brand of organic store that belongs to the same corporation as TOAF, is the channel of selling organic product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OAF and Leezen, encouraging famers to invest on organic faming, and maintain the growth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Taiwan, and thus, helping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OAF belongs to a Buddhist group. Dharma ha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emphasis on the developing of spiritual mind. Once people stop fulfilling their desires in the material world, they can rebuil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一、研究方法 4
(一)文獻分析法 4
(二)訪談法 4
(三)研究範圍 4
二、研究流程 4
第四節 文獻探討 5
第二章 有機農業與自然環境永續的發展 10
第一節 慣行農法對環境的危害 10
一、農藥對環境的危害 10
(一)農藥滲入土壤和飲水 12
(二)農藥很難洗掉 13
(三)農藥無所不殺 14
(四)農藥對健康的影響 14
(五)農藥的抗藥性 15
二、化學肥料的災難 15
(一)化學肥料只能提供農作物單一養份 15
(二)化肥對土壤的影響 16
(三)化肥對生態環境破壞 17 
三、基因改造的風險 19
(一)自然基因多樣性的消失 19
(二)單一基因作物的風險 19
(三)基因改造有產生新毒素的風險 20
(四)基因改造是無法淨化的污染 20
第二節 有機農業對環境的保護 22
一、有機農業的發展及有益生態環境 22
(一)有機農業的起源與定義 22
(二)有機農業的進程 24
(三) 有機農業有益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 25
二、有機農業的各種農法 26
(一)一般有機農法 26
(二)友善有機農法 27
(三)有機農業中的自然生態農法 27
三、有機農業的四原則和有機食品的價值 30
(一)有機農業的四原則 30
(二)有機食品的價值 30
第三節 台灣有機農業發展的現況 32
一、台灣有機農業生產的困境 33
(一)生產條件的困境 33
(二)政府農業政策的影響 35
二、台灣有機農業銷售的困境 36
(一)行銷通路未臻健全 36
(二)有機標章混淆及消費者認知不足 36
第三章 慈心推展有機農業對環境保護的理念 37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倫理觀 38
一、東方的環境倫理觀 39
(一)老子「道」的終極實在 39
(二)莊子「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40
(三)道家順乎自然的環境倫理 40
二、 西方的倫理觀 41
(一)史懷哲尊重生命的倫理 42
(二) Naess 的「深層生態學」 42
(三)李奧帕德的「土地倫理」觀 44
三、佛教的環境倫理觀 47
(一)佛法中眾生平等 47
(二)佛法的緣起護生觀 47
(三)台灣佛教界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48
第二節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成立 52
一、成立緣起 53
(一)慈心創辦人日常老法師 53
(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組織 54
(三)慈心成立初期的困境 57
第三節 慈心推動有機農業的思想內涵 58
一、藏傳佛教的體系 59
(一)噶舉派 59
(二)薩迦派 59
(三)噶當派 60
(四)格魯派 60
二、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由來 61
(一)宗喀巴生平及思想 61
二、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內涵 62
(一)道前基礎 62
(二)下士道 66
(三)中士道 67
(四)上士道 69
第四章 慈心推展有機農業實踐對環境的保護 72
第一節 慈心推動綠色保育 72
一、綠色保育計畫 73
(一)推動綠色保育計畫的緣起 73
(二)綠色保育標章 74
(三)「綠色保育標章」的規範 75
二、「綠色保育標章」對生態的保育 75
(一)貢寮水梯田復耕 76
(二)紫斑蝶保育計畫 76
(三)台灣白魚保育計畫 77
(四)台南官田菱角田水雉保育計畫 78
三、慈心對土地環境的保護 78
(一)慈心教育農場 78
(二)種樹護地球 79
(三)「飲水思源,喝茶護水庫」的淨源計畫 80
第二節 慈心有機驗證的發展 81
一、政府的驗證制度 81
(一)有機驗證制度的建立 82
二、慈心有機驗證之路 84
(一)從一張查驗單起步 84
三、慈心有機驗證人員對組織理念的認同及收穫 85
(一)慈心有機驗證人員對組織的認同 85
(二)慈心有機驗證人員家人的支持及收穫 87
三、慈心對環境保護的使命 89
(一)慈心陪伴有機農民污染源的解決 89
(二)慈心為消費者嚴格把關 91
(三)慈心稽核與輔導的角色分開 93
(四)慈心和政府的合作計畫增加台灣有機農業面積 94
第三節 慈心輔導農民從慣行到有機農業 96
一、慈心輔導有機農民的初期 96
(一)慈心協助申請有機驗證 96
(二)慈心提供教育訓練 96
(三)慈心與里仁協助有機農民銷售 97
二、慈心輔導農民建構有機生態村及慈心農法 97
(一)慈心輔導農民建構四生共融的有機生態村 97
(二)慈心農法 98
三、慈心有機理念的輔導 99
(一)雜草 100
(二)蟲害 101
(三)土壤的肥力 102
四、慈心輔導有機農民的內涵 103
(一)利益眾生 103
(二)有機農業利人利己 104
五、銷售是最大的挑戰 104
(一)銷售的管道 105
(二)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互信和市場的未來 107
第四節 里仁的銷售實踐環境保護 110
一、里仁的創立 110
(一)里仁公司成立的原因脈絡 110
(二)里仁公司的特色 111
二、里仁的銷售對有機農業推展的影響 114
(一)結合產、銷、消三者轉危機為生機 114
(二)消費者是推動有機農業的關鍵 114
第五章 研究結論及建議 118
一、慈心推展有機農業對自然環境保護的理念 118
(一)心靈的改變是物質世界改變的源頭 118
(二)慈心推廣有機農業其實是在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中 118
(三)慈心「慈悲」與「智慧」兼具 119
二、慈心推展有機農業實踐對環境保護 119
(一)慈心陪伴農民從慣行到有機耕種 119
(二)慈心驗證為消費者嚴格把關 119
(三)慈心與里仁的合作推展有機農業 120
三、研究建議 121
(一)建議里仁不特別突顯宗教色彩 121
(二)建議推動「保種計畫」 121
(三)建議積極推展友善農耕 122
參考書目 123
ヒット数30
作成日2023.05.22
更新日期2023.05.22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671203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