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善導的眾生觀初探=The Study of Shan-tao's Concept of Sentient beings |
|
|
|
著者 |
許曉昀 (著)=Hsu, Hsiao-yun (au.)
|
出版年月日 | 2011 |
ページ | 114 |
出版者 | 輔仁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ju.edu.tw/index.jsp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輔仁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陳敏齡=Chen, Min-ling |
卒業年 | 99 |
キーワード | 善導=Shan-tao; 眾生=Sentient beings; 二河白道喻=The two river and the white path; 韋提希=Vaidehi; 淨土學=Stuty of Pure-Land Buddhism |
抄録 | 本篇論文的目的在探討善導對眾生之看法的特色,並且以「偏依善導」的日本淨土宗祖師法然與仰慕善導「獨明佛之正意」日本淨土真宗的祖師親鸞的著作,來與善導的思想對照比較。藉由日僧的見解,一來可以了解日本淨土思想傳承的發展,二來也能反思中國淨土思想的特色,不失為宗教內部交談的一種徑路。 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獻回顧。第壹章說明善導眾生觀的背景,介紹眾生的定義,淨土經典和祖師的著作中眾生面貌,作為論文所探討問題的背景資料。第貳章說明善導對眾生的看法,先介紹善導生平著作,接著對善導《觀無量壽佛經疏》中有關眾生用語、相貌與眾生的「雜毒之善」的來切入,觀察善導的眾生觀在表現上與思想上的特色。第叁章則說明善導著名的二河白道喻,來理解善導怎麼詮釋眾生對自己內在心理的震盪與神聖互動的信仰過程。第肆章則是以善導分析韋提希的「機法」互動的求道體驗,來說明善導從眾生的角度談到佛力的「隱顯」意。 善導繼承了淨土的經典和祖師,對眾生機的觀察與佛本願的影響,開展了他對自身及眾生真實生存情況的反省,表現在「二河白道喻」對行者內心轉折的描述和韋提希凡夫相貌的掌握,善導藉著韋提希和「二河白道喻」中的行者,來說明佛之本願,這種機法關係的互動,也就是宗教哲學Martin Buber所謂的「我與汝」(I and Thou),把「我」與世界的存有者之間,當作是自己所不能分割的實體,因此,必須透過「對話」(Dialogue)的過程,彌補並消除「我」與我之外對象的物化與疏離感,回到完整的狀態。親鸞就是在機的深信中,深切反省到自己是徹於惡人,在法的深信中得到了超越的救度。這樣機法互動的看法,不限於東、西方的宗教,而是人類信仰中的核心意涵。 |
目次 | 緒論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研究方法 4 文獻回顧 5 第壹章 善導眾生觀的背景 9 第一節 何謂眾生 10 一、眾生的語譯與意義 10 二、 人的特性 11 第二節 淨土三經中的眾生相 13 一、《無量壽經》中的眾生相 13 (一)三輩往生之說 14 (二)眾生的「三毒五惡」之說 15 1.眾生的三毒說 15 2.眾生的五惡說 16 二、《觀無量壽經》中的眾生相 17 (一)王舍城悲劇故事中的眾生相 18 (二)「九品往生」之說 19 三、《阿彌陀經》中的眾生相 20 (一)無有三惡道 21 (二) 五濁惡世 21 第三節 曇鸞對眾生看法 23 一、難行道與易行道之說 24 二、眾生的虛妄相 25 (一)《往生論註》裡眾生之生的概念 25 (二)《往生論註》裡的凡夫眾生相 26 三、往生眾之問答 27 四、會通「逆謗得生」的問題 28 第四節 道綽對眾生看法 29 一、聖淨二門教判之說 29 (一)教赴時機說 30 (二)道綽所謂的時與機 30 二、淨土門與眾生的關係 31 第貳章 善導眾生觀的表現與思想 34 第一節 善導生平著作 34 一、生平事蹟 34 二、著作內容概要 36 三、《觀無量壽佛經疏》基本立場 37 (一)《觀無量壽佛經疏》概說 38 (二)「要門」、「弘願」的解釋 38 (三)一經二宗 39 (四)定善與散善 41 第二節 善導著作裡對眾生面貌的描述 42 一、眾生之用語及分類 43 (一)以「群萌、群迷、群生」為主的眾生用語 43 (二)依惡為主的眾生用語 44 (三)以心識為主的眾生用語 44 (四)依穢性為主的眾生用語 45 (五)依障為主的眾生用語 46 (六)與時代關係為背景的眾生用語 47 (七)其他的眾生用語 48 二、眾生相貌 51 (一)善惡凡夫 51 1.善惡凡夫的出處 51 2.善凡夫的概念 52 3.惡凡夫的概念 54 4.善惡凡夫的問題點 55 (二)濁世的眾生 56 1.五濁惡世 56 2.眾生濁的問題 57 三、眾生的「雜毒之善」 58 (一)「雜毒之善」與「三心」的關係 58 (二)善導所謂的「雜毒之善」 59 (三)法然對「雜毒之善」的解釋 60 (四)親鸞對「雜毒之善」的解釋 63 第叁章 二河白道喻的眾生相 68 第一節 二河白道喻的由來 68 第二節 二河白道喻的描述 69 一、人向西行 70 二、水火二河 71 三、白道 71 四、水火燒濕白道 72 第三節 二河白道喻中的行者 73 一、空迥無人處與群賊惡獸 74 (一)空迥無人處 74 (二)群賊與惡獸 75 二、怖死思惟 75 三、三正欲 76 四、三亦死 77 五、此道可度 78 第四節 二尊之教 79 一、釋迦發遣 80 二、 彌陀招喚 81 三、一心直進 82 第肆章 善導《觀經疏》論韋提希的眾生相 86 第一節 非《觀無量壽經》中之角色分析 86 第二節 善導《觀經疏》中之角色分析 88 一、幽禁囹圄 89 二、厭離娑婆 89 三、欣求淨土 91 四、光臺現國 92 五、勸修得益 94 六、授觀指教 96 七、韋提見佛立空中 97 八、韋提得益 98 第三節 善導對韋提希定位之看法 100 一、韋提希是凡非聖 100 (一)韋提希是凡夫 101 (二)淨影慧遠對於韋提希看法 101 (三)善導與淨影慧遠對於韋提希看法的比較 102 二、韋提希何處得忍 103 三、親鸞對韋提希的看法 104 結論 108 參考書目 110 一、中文資料 110 (一) 佛教經典 110 (二)專書著作 110 (三)期刊論文 111 二、日文資料 111 (一)專書著作 111 (二)期刊論文 112 三、工具書 112 四、網路資料 113 |
ヒット数 | 40 |
作成日 | 2023.05.22 |
更新日期 | 2023.05.2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