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從佛教輪迴觀探究淨土信仰及其應用倫理=The Faith of Pure Land Buddhism and Its Applied Ethics: A Stud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octrine of Transmigration |
|
|
|
著者 |
楊淨 (撰)=Yang, Ching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07 |
ページ | 154 |
出版者 | 輔仁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ju.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輔仁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許明銀 |
卒業年 | 95 |
キーワード | 輪迴; 業力; 輪迴主體; 彌陀淨土; 善導; 生命倫理 |
抄録 | 本文研究範圍以漢譯經藏資料為主,研究方法著重分析法,並透過對研究範圍內的經典閱讀,再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比較,試圖將佛教輪迴觀作一連貫性之描述,再以文獻解讀作為研究之角度,探討佛教如何在生死流轉的各種面向上展現其宗教的神聖性,進而依淨土信仰的觀點,闡釋其超越輪迴之可能性,以及對現代科學所衍生出的生命倫理議題做檢討與反省。 論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內容對於撰寫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文獻重點舉要與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和論文架構說明均詳列於此。 第二章輪迴觀之概念。本章主要說明輪迴的出現與動力來自於無明和貪愛,而構成輪迴的循環現象,即是十二緣起,又因輪迴之場域涵蓋了三界,故藉此之間的串聯與解說,形成輪迴觀之概括。 第三章佛教之業力觀。眾生之所以生死輪迴與業有密切關係,然而無數之業力又依眾生現世之造作產生增長或消減、且形成複雜的生命現象。故本章以業由惑起來說明諸惑之體,進一步闡釋業的種類,最後解釋報由業感,並舉證強調業力可轉,人人皆可依自身行為轉變而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 第四章佛教對「輪迴主體」的解說與發展。佛教緣起無我論的輪迴觀,迥異於古印度奧義書中所安立的「真我」輪迴主體,此為佛法不共於其它宗教的核心教說,也是三法印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本章將分為三個階段,從初期佛教《阿含經》內對「無我」的論證與輪迴主體解釋,到部派佛教時期對「補特伽羅」的看法,乃至輪迴主體在大乘佛教之中的安立過程等進行探討。 第五章彌陀淨土信仰探究。筆者在本章欲承接先前一系列對佛教輪迴觀的探索,進而導入彌陀淨土信仰,從易行道的觀點,探究其理論的根據及解脫的可能性。文中除了探討彌陀與極樂淨土的淵源外,亦對極樂世界的表象進行解說,最後針對善導的思想內涵、以及彌陀淨土的實踐加以說明。 第六章佛教生命倫理觀點的省思。台灣現在的社會,正是邁向民主、但也處在過渡期的狀態,人們學習著完成民主的自由,卻也因進退尺度的尷尬而造成許多無謂的傷害。本章欲從佛教生命倫理的觀點,來探討有關墮胎、人工授精、試管嬰兒、代理孕母以及複製人等議題,希望能在現實環境的盲點與護生倫理觀的拉鋸中,提供另一種思考向度。 第七章結論。總結本文之研究成果,共有四個方面,一、背景面:從致使輪迴出現之因素背景探討,其中以循環的過程、和輪迴之場域等進行解說。二、理論面:藉由對佛教業力觀之教理特色分析及說明,可看出因緣果報的複雜性與一般世俗觀點上所認知的落差。再者,從初期、部派、大乘三個時期的變遷中,亦可略窺佛教對輪迴主體的過渡與發展。三、對照與實踐面:從業力輪迴之角度,對照三界眾生因造業輕重不同,所感得果報上的具體差別。乃至於其後淨土信仰依善導思想的開展,論述專依「淨業三福、一向專念」的原則,即可帶業往生彌陀淨土之理論依據說明。四、檢討面:從佛教之角度思考,探討現代社會常遇到的問題,如墮胎、人工授精、試管嬰兒、代理孕母、乃至於複製人等議題的功能與限制,並提出對生命倫理原則的反省。期望藉此一系列輪迴觀的論述,能幫助人們從充滿煩惱欲望的世俗生活,走向身心輕安解脫悟道之神聖境界。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 第三節 文獻重點舉要與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論文架構說明 7 第二章 輪迴觀之概念 9 第一節 輪迴的出現與動力 9 第二節 輪迴之循環 12 第三節 流轉的場域 23 第三章 佛教之業力觀 35 第一節 業由惑起 35 第二節 業之種類 42 第三節 報由業感 48 第四章 佛教對「輪迴主體」的解說與發展 56 第一節 初期佛教時期 56 第二節 部派佛教時期 63 第三節 大乘佛教的安立 71 第五章 彌陀淨土信仰探究 79 第一節 彌陀與極樂淨土之淵源 79 第二節 極樂世界的表象 89 第三節 彌陀信仰之善導思想內涵 101 第六章 佛教生命倫理觀點的省思 115 第一節 墮胎行為的探討 115 第二節 人工授精、試管嬰兒與代理孕母之 生殖科技應用的倫理問題 124 第三節 複製人的議題 131 第七章 結論 140 參考文獻 144 |
ヒット数 | 39 |
作成日 | 2023.05.29 |
更新日期 | 2023.05.2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