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阿含》、《般若》、《華嚴》及《法華》佛陀放光之研究=A Study on Emanated Lights of Buddha: Based on Āgama, Prajñāpāramitā-sūtra, Buddhāvataṃsaka-mahāvaipulya-sūtra and 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 |
|
|
|
著者 |
陳玉蟬 (撰)=Chen, Yu-chan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09 |
ページ | 86 |
出版者 | 中國文化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pcc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中國文化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哲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李志夫 |
卒業年 | 97 |
キーワード | 佛陀; 放光 |
抄録 | 「光」是人類生存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國自古以來農人們素來就依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因此,倘若沒有了光明,世界便會陷入黑暗,也就不會有人類文明的進步。然而,除了外顯的生活之光,尚有超自然、具有神祕與不可言詮特質的宗教之光,亦是本文討論重心所在。 本文共計六章,除第一章緒論及第六章結論外,將依序於各章分述討論四部阿含經、《般若經》、《華嚴經》與《法華經》中,關於佛陀放光之研究。 以象徵原始佛教之阿含經、介於原始與大乘過渡時期代表之《般若經》與彰顯大乘教義之《華嚴經》,最後再以《法華經》之敘述,作為佛陀說法與放光之經典討論,希冀完整詮釋經文之放光內容外,亦將藉此進一步予以相互分析與探討,期能透出佛陀與放光間之關連與意義,並將諸多大乘時期佛教的重要典籍,一起彙整歸納。 |
目次 |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一、阿含經中─原始佛教的「放光說法」 2 二、《般若經》─大乘初期「放光說法」的展現 2 三、《華嚴經》「放光說法」獨特性 2 四、《法華經》 3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進路 3 第二章:阿含經中之放光與說法 5 第一節:阿含之概述 5 第二節:阿含之放光內容 7 一、《雜阿含經》 8 二、《中阿含經》 10 三、《長阿含經》 11 四、《增一阿含經》 12 第三節:小結 17 第三章:《般若經》中之放光與說法 23 第一節:《般若經》概述 23 第二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放光內容 27 一、《大般若經‧初分‧緣起品》,舉身放光 27 二、《大般若經‧初分‧轉生品》,面門光 29 三、《大般若經‧初分‧現舌相品》,舌相光、面門光 31 四、《大般若經‧初分‧殑伽天品》,面門光 33 五、《大般若經‧初分‧囑累品》,口中光 33 第三節:小結 36 第四章:《華嚴經》中之放光與說法 45 第一節:《華嚴經》概述 45 第二節:《華嚴經》中之放光與說法 46 一、第一會 47 二、第二會 49 三、第三會 51 四、第四會 52 五、第五會 53 六、第六會 54 七、第七會 57 八、第八會 58 九、第九會 59 第三節:小結 60 第五章:《法華經》之放光與說法 64 第一節:《法華經》概述 64 第二節:《法華經》中之放光與說法 66 一、《法華經》卷一,〈序品〉第一,放眉間白毫相光 66 二、《法華經》卷四,〈見寶塔品〉第十一,放眉間毫光 67 三、《法華經》卷六,〈如來神力品〉第廿一,放毛孔光 68 四、《法華經》卷七,〈妙音菩薩品〉第廿四,放肉髻光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 69 第三節:小結 70 第六章:結論 73 一、如來知成道與入滅 73 二、入定三昧定中與說法前 74 參考書目 77 |
ヒット数 | 45 |
作成日 | 2023.05.29 |
更新日期 | 2023.05.2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