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著者 |
何苔瑄 (撰)=Ho, Tai-hsuan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11 |
ページ | 99 |
出版者 | 輔仁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ju.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輔仁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哲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陳福濱 |
卒業年 | 99 |
キーワード | 明心見性; 同於大通; 喪我; 坐忘; 禪定 |
抄録 | 「坐忘」是《莊子‧大宗師》裡提出的修養工夫,重點在「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的超越,即不受形骸、智巧的束縛,從外而內,漸進返璞歸真,一步一步找回人的本然之性;其內涵包括「喪我」、「忘仁義、忘禮樂」,藉由「忘我」而「無己」,擺脫外在形式的造作,從社會規範與道德的束縛中解脫,化消一切分別對立,體現與萬物共融、物我兩忘、同於大通的精神境界。 「禪定」,意為「止」、「定」、「心一境性」;最早出自《奧義書》、《瑜伽經》中,為傳統印度教修行方式之一,後為佛教所吸收,演變成為中國禪宗「明心見性」的修養工夫之一。《六祖壇經》坐禪品第五言:「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禪與定皆為令心專注於某一對象,讓混亂的思緒平靜下來,達於不散亂之狀態,能夠熄滅一切散亂煩惱。 「坐忘」與「禪定」這兩者都是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的工夫,最後達到悟道與解脫的境界;但這兩者欲達成的目的是相同的嗎?此種以透過形體而達到理想境界之修養工夫,有何重要性?現代人要如何解讀、運用這種方式尋求身心平靜並賦予意義與價值? 本文嘗試對觀「坐忘」與「禪定」這兩個修養工夫論,首先從文獻脈絡中整理兩者之思想梗概,接著分述其核心內容,最後從目的、方法、內涵、境界來對觀兩者,希望在莊子「坐忘」與禪宗「禪定」之會通中,找到人最重要的價值,效法古人安身立命的要領,實現人之存在的最終意義和提昇自我的進程。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一、 研究範圍 3 二、 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反思 6 一、 莊、禪會通專書著作 7 二、 莊、禪個別研究成果 9 三、 莊、禪相關期刊 10 四、 莊、禪相關學位論文 12 五、 小結 13 第二章 莊子與禪宗修養工夫概觀 16 第一節 莊子修養工夫概觀 16 第二節 禪宗修養工夫概觀 21 第三章 坐忘 28 第一節 何謂坐忘 28 第二節 坐忘之內涵 31 一、 離形去知 31 二、 吾喪我 34 三、 心齋 38 第三節 坐忘之境界 42 一、 同於大通 42 二、 道的境界 46 第四節 小結 54 第四章 禪定 56 第一節 古印度禪定的起源 56 一、 最初的禪定-瑜珈 56 二、 原始佛教的禪定 58 第二節 六祖慧能以前的禪定觀 65 一、 從印度禪到中國禪 65 二、 從達摩禪到慧能禪 67 第三節 六祖慧能之禪定觀 72 第四節 六祖慧能之後的禪定觀 78 第五節 小結 85 第五章 坐忘與禪定修養工夫論之對觀 87 第一節 坐忘與禪定目的之對觀 87 一、 莊子與禪宗之人生觀 87 二、 坐忘與禪定目的之對觀 90 第二節 坐忘與禪定方法之對觀 93 一、 坐忘之修養方法 93 二、 禪定之修養方法 96 三、 坐忘與禪定方法之對觀 99 第三節 坐忘與禪定內涵之對觀 103 一、 「喪我」與「無我」 103 二、 「離形去知」與「淨心無住」 107 第四節 坐忘與禪定境界之對觀 111 一、 忘境與禪境 112 二、 同於大通與涅槃寂靜 122 三、 成聖與成佛 128 結論 137 參考書目 142 |
ヒット数 | 38 |
作成日 | 2023.05.29 |
更新日期 | 2023.05.2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