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藏傳佛教在台灣的發展─以台灣中南部三間道場為例=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Buddhism in Taiwan--by three Tibetan Buddhism Organizations in south central Taiwan. |
|
|
|
著者 |
陳柏亘 (撰)=Chen, Bo-syuan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10 |
ページ | 167 |
出版者 | 南華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3.nhu.edu.tw
|
出版地 | 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南華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陳又新=Chen, You-sin |
卒業年 | 98 |
キーワード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在台灣 |
抄録 | 藏傳佛教在台灣早期發展,因為政府的政治因素,除了少數的藏僧,得以來台弘法外,早期大多是由漢人上師所領導,直到政府放寬藏僧來台的限制後,隨著大量的藏僧來台弘法,台灣藏傳佛教道場,於各地相繼建立。 藏傳佛教,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與西藏整體社會,不斷產生聯繫,與西藏本身的歷史、宗教、人文、經濟、社會、習俗等等,都有很密切的關係。藏傳佛教背後的西藏歷史與文化要素,不論是人文、社會、風俗,與台灣社會有其明顯的差異性。藏傳佛教對台灣來說,本身作為一種新傳入的宗教,能在短時間內蓬勃發展,必定有其特殊原因。 台灣研究藏傳佛教現象者,大多對藏傳佛教在台灣的發展,做一全面性的研究分析,但是忽略藏傳佛教背後,所存在的因素與本身的特色。雖然有部分學者,經過實地觀察、參與訪談,但仍侷限在觀察藏傳道場數量、法會數目、灌頂次數。較少以藏傳佛教背後的因素、傳承發展的思維邏輯、台灣變動環境等。以微觀與動態的方式,來深入了解藏傳道場,在台灣的發展過程。 本研究主要是藉由收集資料、深度訪談、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期望透過對藏傳佛教,相關資料的收集、透過對藏傳佛教之特色的了解,深入研究中南部三間藏傳佛教道場的發展過程、如何適應台灣社會。並針對不同道場、各階層人士的訪談與問卷調查,釐清藏傳佛教在台灣發展的因素、所面臨之困難、主法者、道場經營者、信徒對於藏傳佛教在台灣發展的看法等等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建構其發展的可能模式。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文獻回顧 9 第二章 藏傳佛教的源流與在台灣的發展 12 第一節 藏傳佛教的源流 12 一、佛教傳入前的西藏 12 二、佛教傳入的前宏時期 14 三、滅佛運動與後宏時期 16 第二節四大宗派的出現 20 一、寧瑪派 20 二、薩迦派 21 三、噶舉派 22 四、格魯派 23 第三節 其他派別與近代利美運動 24 第四節 傳入台灣的開始 25 一、早期以漢人在家居士主導 25 二、80年代開始由藏僧主導 27 三、台灣藏傳道場的增加情況 28 第五節 小節 30 第三章 藏傳佛教的特色 32 第一節 重視密續 32 一、密續教法殊勝性 32 二、密法具有許多方便 34 第二節 以四共加行為基礎 36 一、思維人身難得 38 二、思維壽命無常 40 三、思維輪迴過患 42 四、思維因果不虛 44 第三節 重視發菩提心 45 一、發菩提心的重要性 45 二、發菩提心的次第 46 三、菩提心的種類 48 四、願與行的關係 49 第四節 重視上師 52 一、上師的重要性 52 二、依止上師的方法 53 三、上師的條件 53 第五節 小結 56 第四章 三間道場深入訪談 57 第一節 三間道場成立緣起 57 一、台中市瑪吉拉尊佛學會 57 二、台中縣噶陀仁增千寶佛學會 59 三、高雄白玉祥丘達吉林佛學會 60 第二節 運作狀況 62 一、分工狀況 62 二、是否有寄發法訊 63 三、是否有分會或是網站 63 四、是否有專門的翻譯人員 65 五、最常舉辦的活動 66 第三節經營模式的確立 67 一、活動主導權 67 二、經費來源 68 三、提供的服務 69 四、經營是否遭遇困難 70 五、是否有文化不同的困擾 71 第四節 信眾與藏傳佛教的接觸 72 一、如何接觸藏傳佛教 72 二、皈信藏傳佛教的因素 74 第五節 信眾與道場的互動狀況 78 一、最常參加道場何種活動 78 二、多久來道場一次 79 三、來道場通常從事何種活動 80 四、捐獻金額 81 五、曾經要求道場提供的宗教服務 83 第六節 信眾對台灣藏傳佛教的參與狀況 85 一、是否有接觸其他道場 85 二、與研究對象三家道場的互動情況 86 三、是否會上網瀏覽各種消息 88 四、是否會閱讀書籍 89 五、是否參加其他藏傳宗派的法會 90 第七節 對台灣藏傳佛教發展的看法 93 一、對台灣目前藏傳佛教的發展看法 93 二、對台灣藏傳佛教發展未來的看法 98 第五章 現象分析 102 第一節 現象分析 102 第二節 與藏傳佛教的接觸 110 第三節 對三家藏傳佛教道場的參與情況 124 第四節 對台灣藏傳佛教道場的參與情況 139 第五節 小結 147 第六章 結論 149 參考書目 151 附錄 156 |
ヒット数 | 29 |
作成日 | 2023.06.07 |
更新日期 | 2023.06.0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