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辯經與辯論比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Dialectics and Western Debate |
|
|
|
著者 |
藍唯嘉=Lan, Wei-jia
|
出版年月日 | 2023 |
ページ | 143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玄奘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班 |
指導教官 | 釋昭慧=SHIH, CHAO-HWEI |
卒業年 | 111 |
キーワード | 藏傳佛教=Tibetan Buddhism; 辯經=Debating; 攝類學=Epistemology; 宗克巴大師=Master Tsongkhapa; 美式辯論=American-style debating |
抄録 | 本研究探討藏傳佛教的辯經與西方美式辯論模式相互之間的對比,以攝類學和宗克巴大師在藏傳佛教辯經中的影響為出發點,並將其與西方的辯論模式進行比較相似性和差異。首先對藏傳佛教的辯經簡介與分析,特別是它的精確邏輯推理,以及深層次的實質論式解析,並對《入中論》其中一則法偈:「聲聞中佛能王生,諸佛復從菩薩生,大悲心與無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來做實際辯經演練。 其次,探討了西方美式辯論,重點在於其對事實和邏輯證據的強調,以及如何評審的觀點。最後,討論列舉了這兩種辯論方式可結合性,並可能對台灣的教育推動、學術界以及教育界產生貢獻。其中發現,儘管藏傳佛教辯經與西方美式辯論在形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它們都強調思辨與追求真理,對提升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及促進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具有重大影響。 |
目次 | 目 次 摘 要 i 目 次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ㄧ、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和方法 6 ㄧ、研究範圍 6 二、研究方法 7 三、研究架構 8 第三節 文獻回顧 9 一、辯經相關文獻 9 二、辯經相關領域之當代研究成果 10 第二章 藏傳佛教辯論簡介與分析 17 第一節 辯經語言介紹 17 一、《攝類學:入門篇》的起源與發展 17 二、寺院學制介紹 28 三、三結構和四回答 34 四、句型分類及解釋 39 第二節 辯經學的生活運用舉隅 43 一、「補特伽羅無我」與「藍色」的句型關係 43 二、「顏色」與「形狀」的句型關係(辯經問答方式) 44 三、句型的意義 45 第三節 學習辯經語言的原因 46 ㄧ、學習條件和目的 46 二、學習功用和效益 48 第三章 西方的辯論術 53 第一節 美式辯論簡介 53 ㄧ、言論自由和辯論文化 53 二、論證的五大類型 54 三、認識質詢式辯論 59 四、界定辯題 61 五、辯案的建構 71 第二節 辯題運用及評審角色 75 ㄧ、正方辯案 76 二、評審的角色 91 三、參加競賽辯論的原因 95 第四章 藏傳佛教辯論與西方辯論異同比較研究 103 第一節 辯經與辯論的比較分析 103 第二節 個人成長學習及見聞 116 ㄧ、接觸辯經因緣 116 二、「入中論」辯經舉例推演 119 第三節 對教育界的建議 123 ㄧ、台灣各級教育分析 123 二、小結 127 第五章 結論 129 參考書目 141 |
ヒット数 | 8 |
作成日 | 2023.10.31 |
更新日期 | 2023.10.3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