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著者 |
許翠女 (著)=Khor, Chooi-ni (au.)
|
出版年月日 | 2023 |
ページ | 228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ebsite.fgu.edu.tw/?locale=zh_tw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佛光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佛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高明道=Grohmann, Friedrich |
卒業年 | 111 |
キーワード | 見實; 三解脫門; 十喻; 第一義; 二諦; 法性; 真如; 實際; 阿字 |
抄録 | 本文考察收錄在《大寶積經》之第十六會《菩薩見實會》。在該會尚未編入此大部頭經前,原本是一部單行流通經,名為《菩薩見實三昧經》(Tatvanidarśanasamādhi)。從古至今,本經無論是在中國佛教或華語學界都鮮為人知,與此截然不同的是,印度、西藏佛教古往之僧侶及論師,甚至是今來研究印度、西藏佛教的學者曾大篇幅或頻頻援引此經。 《菩薩見實三昧經》由北齊那連提耶舍迻譯,長達十六卷,總共二十六品。該經的漢語及藏語同本異譯分別是趙宋日稱法師等譯的《父子合集經》(Pitāputrasamāgama)和Ye-śes sde翻譯的 'phags pa yab dang sras mjal b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i mdo。比照兩部漢語同本異譯之經目,可以看出「見實」之意思艱深晦澀,而「父子合集」的名目淺顯易懂,確實很難讓人聯想到它們之間的關係,更無法理解「見實」所欲傳達的含義。 有鑑於該經對於印度、西藏佛教的重要性、其在中國佛教和漢語學術圈仍處於有待研究之狀態,再加上兩部同本異譯之經題差異,於是本文初步探究本經的文獻及思想。本文首先考察此經的傳譯,確保其流傳和翻譯無有可疑或訛誤之處。下一步爬梳該經二十六品凸顯「教實」主題的內容大意,從中辨明經名之分歧究竟透露什麼信息。最後剖析此經授記品群中蘊含「見實」概念的偈頌,全面掌握何謂「見實」,進而釐清本經之思想。 |
目次 |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11 第三節 各章要點及研究方法 12 第四節 《大寶積經.菩薩見實會》之傳譯概論 17 《大寶積經.菩薩見實會》之傳譯 18 第二章 《菩薩見實會》前二十二品凸顯「教實」主題之內容 24 第一節 釋迦佛與父王重逢 25 第一品 《序品》 25 第二品 《淨飯王詣佛品》 26 第二節 本事及天龍八部受記 27 第三品 《阿修羅王授記品》 27 第四品 《本事品》 29 第五品 《伽樓羅王授記品》 30 第六品 《龍女授記品》 30 第七品 《龍王授記品》 32 第八品 《鳩槃荼授記品》 33 第九品 《乾闥婆授記品》 34 第十品 《夜叉授記品》 36 第十一品 《緊那羅王授記品》 37 第十二品 《虛空行天授記品》 41 第三節 六欲界天受記 42 第十三品 《四天王授記品》 42 第十四品 《三十三天授記品》 43 第十五品 《夜摩天授記品》 44 第十六品 《兜率陀天授記品》 46 第十七品 《化樂天授記品》 48 第十八品 《他化自在天授記品》 49 第四節 四色界天受記 51 第十九品 《諸梵天等授記品》 51 第二十品 《光音天得授記品》 53 第二十一品 《遍淨天授記品》 55 第二十二品 《廣果天授記品》 57 第三章 《菩薩見實會》後四品彰顯「教實」主題之大意與 文脈分析 62 第一節 淨居天子讚佛 63 第二十三品 《淨居天子讚偈品》 63 第二節 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受記 70 第二十四品 《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品》 70 第三節 世尊說法 73 第二十五品 《六界差別品》 73 第二十六品 《四轉輪王品》 77 第四節 《菩薩見實會》之文脈分析 84 第四章 天龍八部授記品群中「見實」概念之剖析 88 第一節 天龍八部授記品(前五品) 88 第三品 《阿修羅王授記品》 88 第五品 《伽樓羅王授記品》 99 第六品 《龍女授記品》 102 第七品 《龍王授記品》 109 第八品 《鳩槃荼授記品》 111 第二節 天龍八部授記品(後四品) 117 第九品 《乾闥婆授記品》 117 第十品 《夜叉授記品》 121 第十一品 《緊那羅王授記品》 126 第十二品 《虛空行天授記品》 142 第五章 六欲、四色界天與外道授記品中「見實」思想之解析 144 第一節 六欲界天授記品 144 第十三品 《四天王授記品》 144 第十四品 《三十三天授記品》 150 第十五品 《夜摩天授記品》 153 第十六品 《兜率陀天授記品》 160 第十七品 《化樂天授記品》 168 第十八品 《他化自在天授記品》 168 第二節 四色界天授記品 172 第十九品 《諸梵天等授記品》 172 第二十品 《光音天得授記品》 178 第二十一品 《遍淨天授記品》 181 第二十二品 《廣果天授記品》 183 第三節 外道授記品 191 第二十四品 《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品》 191 第六章 總結 193 第一節 未來研究之展望 198 參考書目 199 佛教典籍和古籍 199 漢譯藏經或論著 199 藏譯契經 202 中文專書和論文 203 專書 203 論文 203 學位論文 204 西文專書和論文 204 專書 204 論文 205 學位論文 208 工具書 208 網絡資源 209 附錄一 210 一、華人學界對於《大寶積經》各會的研究 211 二、華藝學界摘取《大寶積經》幾會的研究 217 |
ヒット数 | 11 |
作成日 | 2023.10.31 |
更新日期 | 2023.11.0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