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白衣學佛之帶業往生與當生成就-以李炳南之思想詮釋為主之探究=Study on Lay Buddhist Rebirth in Pure Land with Karma and Attained Accomplishment in One’s Life: Mainly Based on Li Ping-Nan’s Thought |
|
|
|
著者 |
楊迺謙 (著)=Yang, Nai-chien (au.)
|
出版年月日 | 2023.06.29 |
ページ | 183 |
出版者 |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碩士班 |
出版サイト |
https://bu.hfu.edu.tw/main.php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華梵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佛教藝術學系碩士班 |
指導教官 | 王惠雯=Wang, Hui-wen |
卒業年 | 111 |
キーワード | 白衣學佛=Lay Buddhist; 淨土思想=Pure Land Thoughts; 念佛法門=The Practice Method of Buddha-Remembrance; 帶業往生=Rebirth in Pure Land with Karma; 李炳南=Li Ping-Nan; 當生成就=Attained Accomplishment in One’s Life |
抄録 | 佛弟子以在家白衣弟子為眾,值此末法時期,眾生多駑鈍根機,欲成就離苦得樂,實在很難。今為滿佛陀本願,唯修淨土法門為良方,執持彌陀聖號,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法門實為佛陀慈悲,宣化此自力佛力之法門,彌陀願力加持,往生西方,蓮花化生,得脫離輪迴生死,這是藉由佛力了生脫死之辦法,也是佛陀慈悲教化凡夫眾,當生成就唯一方法。 本文以李炳南弘法思想之詮釋,作為立論發想,老居士創台中蓮社教化在家弟子,專修淨土念佛法門,倚佛力加持,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不退地且一生補處,此大利益事,全建在凡夫眾生,相信聖言量,依此信念,精進修持淨土念佛法門。李炳南法承印光大師,告誡弟子一心老實念佛,若將佛號念熟,往生亦能把握。此論文,即將此信仰力量,用學術探討淨土經典,及論述修行方法說明佛陀慈悲本願,讓眾生生歡喜心,願生西方,厭離娑婆,盡未來際修成正果,廻度娑婆度無量眾生,圓滿佛陀終極本願。 |
目次 | 摘 要 Abstract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學界研究成果 一、淨土三經與相關注疏 二、李炳南的著作、講述 三、當代學者相關之研究成果 第三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 一、研究範疇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論文大要 第二章 彌陀淨土思想與念佛法門的成立 第一節 淨土思想之發展源流 一、淨土的定義 二、中國佛教淨土宗思想的發展 第二節 淨土宗的歷代祖師與念佛法門 一、主張念佛法門之祖師 二、倡導帶業往生之祖師 第三章 李炳南提倡當生成就之念佛法門 第一節宗述彌陀淨土思想與念佛法門 一、彌陀淨土思想 二、彌陀淨土修持方法與名號意義 三、彌陀念佛法門 四、念佛法門三資糧 第二節 李炳南主張當生成就念佛法門 一、主張的理由與方式 二、當生成就念佛法門的意涵 三、當生成就「念佛往生」 第三節 當生成就的重要課題 一、帶業往生的可能性與基礎條件 二、當生成就需欣樂淨土 三、當生成就應希求解脫 第四章「帶業往生」概念的重新詮解 第一節 未斷惑眾生帶業往生的關鍵因素 一、「消業往生」與「帶業往生」的論爭 二、業惑煩惱與「帶業往生」 三、帶業往生彌陀淨土的方式 四、帶業往生的實修內涵 第二節 在彌陀淨土中的消業斷惑 一、彌陀淨土中凡居眾生的消業方式 二、彌陀淨土中凡居眾生的斷惑意涵 第五章 白衣學佛與當生成就的課題 第一節 白衣學佛的時代背景 一、白衣學佛的定義 二、中國佛教中的居士學佛淵源 三、當代居士學佛之發展概況 第二節 修學淨土法門的居士團體-以台中蓮社為例 一、李炳南的學思歷程與台中蓮社發展 二、台中蓮社的發展與團體組織運作 第三節 學佛成器為白衣學佛的目標 一、學佛成器的理念與當生成就 二、融入「事理一心」與當生成就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本文的研究成果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 |
ヒット数 | 5 |
作成日 | 2023.11.07 |
更新日期 | 2023.11.0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