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聯合與融合:近代中國的「五教」論述與宗教共同體想 像(1894-1949)=Unity in Diversity: The Discourses on Five Religions and the Imagining of Interreligious Communities in Modern China, 1894-1949 |
|
|
|
著者 |
黎秉一 (著)=Li, Ping-i (au.)
|
出版年月日 | 2023 |
ページ | 200 |
出版者 |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
出版サイト |
https://chinese.ncc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國立政治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中國文學系 |
指導教官 | 周志煌=Chou, Chih-huang |
卒業年 | 111 |
キーワード | 五教合一=Unity of the Five Religions; 尚賢堂=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na; 李佳白=Gilbert Reid; 宗教綜攝=Religious Syncretism; 救世團體=Redemptive Societies; 扶乩=Spirit-Writing; 一貫道=I-Kuan Tao |
抄録 | 近代中國的宗教思想論域,有個顯著但鮮少受到矚目的變化:中國思想史上慣稱的「三教」,在晚清民初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已拓展為「五教」──自西徂東、在中國境內已傳播多時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自「轉型時代」搭上了儒、釋、道三教交涉與合流的趨向,共同開展出「五教」觀念與實踐。對此,本研究嘗試從宗教史、思想文化史的取徑,多方探索「五教」論述的不同型態,抉發各類歷史行動者倡言「五教之合」的立意旨趣,並辨析五教論者各憑立場所想像、建構出諸宗教為一體的「宗教共同體」。 本研究將豐富多樣的「五教」論述區分出三個向度。第一個向度是「作為交談群體的五教」,我以素有「東方的世界宗教議會」之稱的尚賢堂為代表,探究其中盛況空前的各教聯合會及跨宗教交談,並分析尚賢堂創辦人──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李佳白的宗教觀,及其對五四以降反宗教、反基督教運動的因應策略。第二個向度是「作為組成部分的五教」,我聚焦於訴求五教合一的兩個救世團體──道院、悟善社,考察它們如何藉由扶乩實作,將五教元素再現、重組為嶄新的宗教綜攝,並分析這兩個團體如何運用五教合一,在歐戰之後試圖反制西方帝國及其文明。第三個向度則是「作為言說對象的五教」,我將目光轉向宗教場域以外的五教著述與公共演說,藉上海社教語境的三個案例──楊時中、馮炳南、沈信卿,展示「五教」概念的普及化、大眾化,由此凸顯出「五教」論述遠不只是宗教界內部的事情,而是關乎近代中國的思想變遷與範式轉移。 |
目次 | 謝辭 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次 vi 圖目次 ix 表目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2 一、 研究問題的歷史背景 2 二、 研究問題的提出 13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研究回顧 15 一、 關於近代中國宗教 15 二、 關於「五教」觀念與實踐 17 三、 關於李佳白及尚賢堂 20 四、 關於道院及悟善社 22 五、 關於楊時中、馮炳南、沈信卿 25 第三節 研究取徑與範圍 27 第四節 章節安排 29 第二章 作為交談群體的五教:以尚賢堂為代表 31 第一節 為什麼是尚賢堂? 31 第二節 李佳白及其宗教觀 33 一、 李佳白略傳 33 二、 李佳白的宗教觀 46 第三節 尚賢堂作為「東方的世界宗教議會」 57 一、 「中外各教聯合會」宗旨與規範 57 二、 宗教交談諸例 61 三、 對「非基運動」的回應 71 四、 從「各教」到「五教」 77 第四節 交談群體中的另一種「五教」 79 一、 李佳白與救世團體的交往 80 二、 尚賢堂內的救世團體及其「五教」話語 84 第五節 小結 88 第三章 作為組成部分的五教:救世團體的宗教綜攝 90 第一節 從「會、社、院」到「救世團體」 90 第二節 道院及其五教論 96 一、 道院歷史述略 96 二、 根源的發明:「至聖先天老祖」的登場 99 三、 修道謂教、五教同源:道院的五教論 102 第三節 悟善社/救世新教及其五教論 106 一、 悟善社歷史述略 106 二、 合五教為新教:「救世新教」的創立 114 三、 以儒為本、五教同化:救世新教的五教論 117 第四節 對「宗教綜攝」的再思考 123 一、 符號學層次的分析 124 二、 扶乩作為綜攝生產的利器 127 三、 五教合一與文明論述 132 第五節 小結 137 第四章 作為言說對象的五教:社教語境的三個案例 139 第一節 在宗教場域之外言說五教 139 第二節 楊時中之《五教指南》 141 一、 關於楊時中的考索 141 二、 《五教指南》析論 144 三、 五教與世界主義 147 第三節 馮炳南之「五教演講」、《五教入門》 151 一、 發起概況 151 二、 內容析論 154 三、 後續效應 163 第四節 沈信卿之「融五講經社」 164 一、 沈信卿其人其事 164 二、 「融五講經社」宗旨與運作 167 三、 核心命題與講者群像 168 第五節 小結 174 第五章 結論 176 徵引書目 183 |
ヒット数 | 10 |
作成日 | 2023.11.09 |
更新日期 | 2023.11.0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