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法華經》的精神與實踐研究――以聖嚴法師生命歷程與佛法實踐為例=A Study on the Spirit and Practice of the “Lotus Sutra ”: A Case Study of Master Sheng Yen's Life Journey and Buddhist Practice |
|
|
|
著者 |
王薇甄 (著)=Wang, Wei-chen (au.)
|
出版年月日 | 2023.07.24 |
ページ | 225 |
出版者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出版サイト |
https://nknuchinese.tw/
|
出版地 | 高雄市, 臺灣 [Kaohsiung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博士 |
学校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國文學系 |
指導教官 | 林晉士=Tu, Ming-te, 龔顯宗=Kao, Wan-yu |
卒業年 | 111 |
キーワード | 《法華經》=Lotus Sutra; 教菩薩法=sutra's teachings; 聖嚴法師=Master Sheng Yen; 心靈環保=spiritu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法鼓山理念=concept of Dharma Drum Mountain |
抄録 | 聖嚴法師基於觀音菩薩與《法華經》,對佛教產生信心,對佛法產生向法之心,以及承擔佛法的責任感,進而以多元方式弘揚法華微義,又以《法華經》的精神融入「心靈環保」,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倡導「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不斷地朝此目標努力、實踐、奉獻。然而,關於聖嚴法師與《法華經》之相關研究卻寥若晨星,鮮少有以聖嚴法師與《法華經》的關係、學習方法、經驗到開演等之研究。 因此,本研究以「文獻學研究」和「詮釋學研究」手法來探討《法華經》,並從《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法華世界》等書(含有聲書),解讀聖嚴法師註解、宣說《法華經》之思想意涵。此外,亦從法鼓山的理念,如:「心靈環保」、「三大教育」、「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以及聖嚴法師的智慧法財,如:《法鼓全集》及其他開示影音等,進行彙整、分析、研究。研究範圍包含聖嚴法師終身奉行《法華經》、弘揚法華無上妙義、教菩薩法的法華行願,據此探討聖嚴法師與《法華經》的因緣與關涉、聖嚴法師弘揚《法華經》之著述,以及聖嚴法師的教菩薩法,亦即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落實與推展。 此外,從《法華經》經題與內文、《法華經》對漢傳佛教的意義、聖嚴法師對於《法華經》的自身體驗,以及聖嚴法師為他人演說《法華經》等面向,得到聖嚴法師法華願行對當代的影響,可歸結出「提振人心,淨化世界」、「攝受眾生,歸佛本懷」、「發救眾生,行願無窮」、「法輪常轉,正法久住」、「提昇人品,建設淨土」等價值與貢獻。 |
目次 |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文獻探討5 一、《法華經》相關研究6 二、聖嚴法師與《法華經》相關研究8 第三節 研究版本與材料12 一、《法華經》的研究版本12 二、研究材料16 (一)《法華經》相關材料16 (二)「聖嚴法師」相關材料1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21 一、研究方法21 (一)文獻學研究法22 (二)詮釋學研究法23 二、章節安排24 第貳章 《法華經》的經題、組織與內容27 第一節 《法華經》的經題27 一、經題釋義27 二、經題義蘊28 (一)妙法28 (二)蓮華29 (三)諸經中王32 第二節 《法華經》的組織34 第三節 《法華經》的根本教義與精神35 一、諸佛本懷35 (一)開示悟入佛知見36 (二)方便盡顯佛慈悲38 二、諸法實相 43 (一)我法妙難思43 (二)十如是45 (三)一心法界,百界千如46 (四)一心三觀,破我法執48 第參章 《法華經》中的菩薩類型與行願51 第一節 弘經菩薩52 一、「法師」菩薩53 二、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54 (一)入如來室55 (二)著如來衣55 (三)坐如來座56 三、誓願安樂行58 第二節 特殊修行類菩薩59 一、常不輕菩薩59 (一)禮敬諸佛60 (二)稱讚如來61 (三)隨喜功德61 (四)具備三事四行典範61 二、藥王菩薩62 (一)真法供養63 (二)布施波羅蜜64 第三節 無量應化類菩薩65 一、妙音菩薩65 (一)常隨佛學66 (二)請轉法輪67 (三)變化現身68 二、觀世音菩薩69 (一)「觀世音」名稱淵源70 (二)「觀世音」義蘊70 (三)四種善巧方便72 (四)恆順眾生74 (五)施無畏者74 第四節 善知識類菩薩75 一、聖眾、天眾、鬼神眾76 (一)除其衰患76 (二)以佛願為己願77 二、妙莊嚴王闔家78 (一)轉父邪心78 (二)善化眷屬79 (三)眾生的大善知識80 (四)懺悔業障81 三、普賢菩薩82 (一)「普賢」名號在「菩薩行」所代表之意義82 (二)普賢十大行願:菩薩行的究極展現84 (三)勸發、護法、護人86 (四)成就四法,顯佛知見89 第肆章 聖嚴法師修持《法華經》的方法與經驗95 第一節 聖嚴法師與《法華經》的淵源95 一、與觀音的甚深因緣95 (一)出家嚮往,塑觀音願95 (二)狼山剃度,觀音道場97 二、稱念觀音,禮《法華經》98 三、承擔佛法的責任感102 四、法鼓山與《法華經》105 (一)法鼓山命名緣由105 (二)法華鐘、靈山勝境與觀音道場107 (三)菩薩精神與唯一佛乘109 第二節 聖嚴法師與《法華經》的修行方法111 一、深心堅固:「走第五條路」113 二、為他人解說《法華經》116 第三節 聖嚴法師與法華法門120 一、聖嚴法師修持《法華經》的經驗120 二、積極入世的修行型態122 第伍章 聖嚴法師對法華思想的詮釋與開演129 第一節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130 一、脈絡分明的著作體例130 (一)科判架構130 (二)要旨提示132 二、解行並重的詮經原則137 (一)融合古釋、梵文日譯與現代諸譯本137 (二)將《法華經》的義理與法鼓山的理念相連結141 三、標顯「眾生成佛」思想,勉勵菩薩行145 第二節 《法華世界》150 一、重建人心,淨化社會150 (一)導師的功能153 (二)佛法生活化157 (三)健康、全面的人生觀168 二、當代的價值: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176 (一)遷徙式教育:讓佛法超越時空,深入人間176 (二)視一切人為「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178 (三)自心即佛心,淨土在人間181 第陸章 法鼓山理念的價值與影響185 第一節 「心靈環保」的實踐方法185 一、推薦方法186 (一)禪修186 (二)戒、定、慧188 (三)一般方法190 二、道在日常191 第二節 「心靈環保」的整體推展195 一、三大教育195 (一)大學院教育196 (二)大普化教育197 (三)大關懷教育198 二、四無量心200 三、《法鼓全集》及其他智慧法財202 第柒章 結論209 一、提振人心,淨化世界209 二、攝受眾生,歸佛本懷210 三、發救眾生,行願無窮211 四、法輪常轉,正法久住212 五、提昇人品,建設淨土212 參考文獻215 |
ヒット数 | 7 |
作成日 | 2023.11.09 |
更新日期 | 2023.11.0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