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南傳上座部佛教阿毘達磨起源的研究-以《分別品》(Vibhanga)的發展為中心=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Abhidhamma in Theravada Buddhism --arou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Vibhanga |
|
|
|
著者 |
釋吉祥 (著)
|
出版年月日 | 2023 |
ページ | 336 |
出版者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出版サイト |
https://oh.hfu.edu.tw/main.php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博士 |
学校 | 華梵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黃俊威=Wong, Chun-wai |
卒業年 | 111 |
キーワード | 阿=A |
抄録 | 本論文的題目是:〈南傳上座部佛教阿毘達磨起源的研究--以「分別品」的發展為中心〉。由於阿毘達磨藏是佛教特有的第三藏,因此,本論文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以南傳《中部》「分別品」的歷史形成作為研究重點,從而追溯到早期南傳《中部》的《為什麼經》。根據這一本經的記載:佛陀當初說法的動機,主要是基於對人類的慈悲。經過了佛陀的說法過程後,最終就會出現有很多門徒作為追隨者,就有一些門徒覺得:我們有必要去尋找一個修行的園林,因此,《小牛角經》的首次出現,就是初步地說明了:這一個作為修行園林的牛角婆羅林的夢想,終於能夠付諸實現了。同時,在接著出現的《大牛角經》中,更進一步說明了:有很多門徒,都喜歡到這裡來共論法義,這就是「論阿毘達磨論」論風成立的環境因素。後來,當門徒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從團體式的共同討論,慢慢地轉移到另外一種面對面的「毘陀羅論」問答形式,這就是《小毘陀羅經》的出現,以及《大毘陀羅經》出現的真正原因。因此,在阿毘達磨討論的面對面對話的「毘陀羅論」之後,我們也可以發現另一種形式的阿毘達磨討論,這就是以經中的偈頌作為分析對象的「經分別」嶄新形式,也就是根據〈一夜賢者偈〉而作的《一夜賢者經》。後來,經過了阿難的重新整理,而成為了所謂《阿難一夜賢者經》。接著,大迦旃延對於這一首偈頌,也作出過重要的解釋,於是,就成為了《大迦旃延一夜賢者經》。最後,盧夷強耆對於這一首偈頌,也同時作出過重要的講解,也就成為了我們所看到的《盧夷強耆一夜賢者經》。最後,這一些「論阿毘達磨論」、「毘陀羅論」和「經分別」的整合,最後,才終於出現了南傳七論中的《分別論》。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研究方法 1 三、文獻回顧與整理 2 第二章 「論阿毘達磨論」論風的開展 5 第一節 「論阿毘達磨論」論風的形成 5 第二節《為什麼經》中所展現的「論阿毘達磨論」論風 6 第三節《小牛角經》中所展現的「論阿毘達磨論」論風 33 第三章 「毘陀羅論」的問答形式 93 第一節 「毘陀羅論」的形成 93 第二節 《大毘陀羅經》的連番追問方式 95 第三節 《小毘陀羅經》的連番追問方式 153 第四節 經分別的發展 199 第四章 南傳《中部》〈分別品〉的偈頌分別形式 205 第一節 〈一夜賢者偈〉的偈頌部份 210 第二節 《一夜賢者經》的偈頌分別 212 第三節 《阿難一夜賢者經》的偈頌分別 223 第四節 《大迦旃延一夜賢者經》的偈頌分別 246 第五節 《盧夷強耆一夜賢者經》的偈頌分別 262 第六節〈一夜賢者偈〉與《雜阿含經》的關係 273 第五章 結論 277 參考文獻 282 南傳佛教巴利經典文獻附錄 |
ヒット数 | 11 |
作成日 | 2023.11.10 |
更新日期 | 2023.11.1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