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漢傳中觀學語言觀的形成與差異之對比研究─以龍樹與吉藏為主=Views on language in Chinese Madhyamaka Sourc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āgārjuna and Jizang |
|
|
|
著者 |
周延霖 (著)=Chou, Yen-lin (au.)
|
出版年月日 | 2023 |
ページ | 395 |
出版者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出版サイト |
https://oh.hfu.edu.tw/main.php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博士 |
学校 | 華梵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康特=Kantor, Hans Rudolf |
卒業年 | 111 |
キーワード | 龍樹=Nāgārjuna; 吉藏=Jizang; 二諦=two truths=satyadvaya; 四句=catuṣkoṭi; 中觀=madhyamaka; 三論宗; Sanlun |
抄録 | 本論文試圖對比龍樹與吉藏之中觀思想,特別是分析與比較兩者在語言觀與論證方式的異同。也會以語言觀為核心,來討論兩位思想家在存有學、修行論、方法學、救度論、境界論等範疇的開展。本文的第一部分將討論龍樹的存有學和語言觀,包含諸法因緣和合無自性、無定性、「八不」、「四句偈」之思想。龍樹主張顯示出勝義諦不可說。但可「空」、「中道」等概念作為假名引導的工具。而龍樹在《迴諍論》、《廣破論》的討論,則透過對說一切有部和正理學派論點的破斥,展現出在方法論、認識論和語言觀的反省。龍樹駁斥了論敵關於認識過程或語言過程中各種元素的自性或實在的可能。也就是認識和語言過程中,以「認識」、「肯定」、「否定」(「量」、「立」、「遮」)為基礎,所建構的能所關係或敘述都是無自性的。不過,即便是認識或語言過程的知識或敘述,都是因緣假合而成,並無自性或定性。龍樹認為在世俗溝通上,其仍有語用或日常生活的功能。龍樹將中觀思想從存有學範疇,擴張至語言觀或認識論議題的討論。 本文第二部分將討論三論宗吉藏的思想和語言觀。吉藏身處玄學傳統和「關河舊說」的思想史脈絡,並面對當時中土諸多佛教理論的挑戰。吉藏除了針對《中論》文本的「二諦」思想進行「教二諦」、「對緣假說」詮釋,擴張龍樹的「四句」,發展出具有語言觀、救度論、修行論以及判教系統的「四重四句」、「四重二諦」等思想。也發展了「理-境-智-教-情」的哲學架構。其中包含了修行意義的「境智不二」以及教化意義的「理教不二」。 在吉藏的觀點「本」 (實相)雖是不可說的,但與相待性的「迹」(言教),存在著一種弔詭的循環結構。這種「本迹」間的弔詭關係之描述,不只是語言觀面向的,也開展出的方法學或修行論之意義。透過動態的否定、辯證的語言和邏輯操作過程中,逐步掃除語言所虛設的認和虛妄和執取,使修行者達致「不破不立」語言範疇之外的最高真理「至道」或「中道」。此外,吉藏也透過具有三論宗意義的「中道佛性」、「理教不二」的思路,來詮釋《涅槃經》或涅槃師的「佛性」、「如來藏」概念。 本文最後將對比兩位思想家,即便是龍樹和吉藏身處不同文化傳統,並有著不同的論辯對手,但在中觀空義和二諦的語言觀兩者有一致性。勝義諦「名理不當」、「名理不二」與世俗諦的「名物皆空」、「名物不一不異」。在論辯方法上,龍樹透過應成法破斥論敵的形上學立場,以顯示中觀空義。而身處漢地的吉藏除了批判論敵並闡述三論義理外,也進行判教。吉藏的哲學也呈現出存有學、語言觀、救度論、修行論與境界論的多重意義。 |
目次 |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龍樹與吉藏的生平與著述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進路 8 第四節 論文章節安排與內容 31 第二章 龍樹的緣起和二諦思想 41 第一節 佛陀的「緣起」與「無我」思想 42 第二節 龍樹的「緣起」思想 49 第三節 龍樹的二諦思想 76 小結 96 第三章 龍樹的「四句偈」和語言觀 100 第一節 龍樹「四句偈」的型態與詮釋101 第二節 正理學派的「十六句義」 123 第三節 《迴諍論》的認識論和語言觀 128 第四節 《廣破論》的認識論和語言觀 144 小結 157 第四章 「關河舊說」與吉藏的二諦思想 160 第一節 玄學背景中的「關河舊說」思想 162 第二節 吉藏的二諦思想 187 第三節 吉藏「四重二諦」的語言觀 、修行論與判教論 221 小結 239 第五章 吉藏的「中道」思想和語言觀 242 第一節 吉藏的「中道」思想 243 第二節 吉藏的語言觀 271 第三節 吉藏的「中道佛性」 318 小結 351 第六章 結 論356 第一節 龍樹與吉藏的「二諦」、「八不」與「中道」 357 第二節 「四句偈」的擴展與意義多重化 364 第三節 二諦的語言觀 373 結語 386 參考資料 388 |
ヒット数 | 13 |
作成日 | 2023.11.10 |
更新日期 | 2023.11.1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