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大佛史》中的菩薩觀=The Bodhisatta Ideal in The Great Chronicle of Buddhas |
|
|
|
著者 |
洪旭崖 (著)=Ang, Hiok-gai (au.)
|
出版年月日 | 2022 |
ページ | 98 |
出版者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
出版サイト |
https://bs.dila.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法鼓文理學院 |
学部・学科名 | 佛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溫宗堃=Wen, Tzung-kuen |
卒業年 | 110 |
キーワード | 菩薩觀=Bodhisatta Ideal; 菩薩=Bodhisatta; 菩提=Bodhi; 波羅蜜=pāramī; 上座部=Theravada |
抄録 | 本論文嘗試通過《大佛史》(Mahā Buddhavaṃsa)的研究來論述上座部佛教的菩薩觀。《大佛史》是一部引用豐富巴利文獻的緬甸文著作;記載從燃燈佛到喬達摩佛,一共二十五佛的生平故事;是一部巨著,一共六卷八冊。 第一卷上册包括講述菩薩和佛陀的觀念和任務,及善慧從一名婆羅門出家成為隱士到修成為菩薩的故事;下册包括講述二十四佛的生平故事。第二卷至第六卷講述與喬達摩佛相關的佛寶、法寶和僧寶的故事。引用大量的巴利經典與注釋書,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有助於讀者了解佛經的脈絡和意義,是《大佛史》在佛教文獻中殊勝的地方。 本論文逐一地扼要介紹《大佛史》每一卷中的每一章,一共介紹五十四章。接著以巴利文獻所呈現的菩薩觀定位為「上座部菩薩觀」;然後,論述《大佛史》中的菩提與菩薩及菩薩任務的關係。整理出菩薩分類總表後,接著論述成為一名菩薩必須具足的因素,及上座部佛教對「菩薩」稱號的嚴格要求。 菩薩必須以修習波羅蜜、捨離與善行來證得他們所意願的菩提。首先論述波羅蜜的由來;然後介紹《大佛史》中有關波羅蜜的注釋,並介紹作者為發願成佛者所撰寫有關波羅蜜的後論。接著論述發願成佛者應該理解的波羅蜜含義;同時也論述菩薩修習十波羅蜜、三十波羅蜜及六波羅蜜的議題,以及上座部佛教的菩薩修行。 《大佛史》中的菩薩觀與一些學者所論述的上座部菩薩觀略有不同。然而,《大佛史》具有緬甸傳統上座部佛教的權威觀點,是研究上座部菩薩觀時值得參考的資料。 |
目次 |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i 略語表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2 一、研究動機 2 二、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學界研究成果 5 第四節 論文大綱 12 第二章 《大佛史》的介绍 13 第一節 第一卷的介绍 14 一、第壹章——禮敬與願望 14 二、第貳章——佛陀出世稀有難得 15 三、第叁章——善慧婆羅門 15 四、第肆章——善慧出家 15 五、第伍章——授記 16 六、第陸章——省察波羅蜜 17 七、第一卷上冊的隨釋 17 八、第柒章——雜集 18 九、第捌章——十八不生處 18 十、第玖章——二十四佛史 18 第二節 第二卷的介绍 20 一、第一章——佛寶故事 20 二、第二章——耕作儀式 20 三、第三章——四大預兆 21 四、第四章——落髮出家 21 五、第五章——訪問阿羅邏伽藍仙人和鬱陀羅羅摩子仙人 21 六、第六章——嚴厲的苦行 21 七、第七章——證得佛果 21 八、第八章——佛陀所居住的七處 22 九、第九章——佛陀深入省察法的深度 22 十、第十章——雪山夜叉與七岳夜叉的故事 22 十一、第十一章——教導道德完美的實踐 23 十二、第十二章——富商之子耶舍成為比丘的故事 23 十三、第十三章——派遣六十阿羅漢到各處傳教 23 十四、第十四章——隱士兄弟及一千弟子成為比丘的故事 23 十五、第十五章——佛陀的王舍城之遊 23 十六、第二卷第一章的隨釋 23 第三節 第三卷的介绍 24 一、第十六章——優婆提舍和拘律陀的出現 24 二、第十七章——佛陀的迦毗羅衛之遊 25 三、第十八章——在王家家族集會上,降下「蓮葉雨」 25 四、第十九章——一千釋迦族王子剃度出家 26 五、第二十章——六位王子獲得不同的成就 26 六、第二十一章——賣花者善意、婆羅門火授和苦行者占布卡的故事 26 七、第二十二章——毘舍離的成立 27 八、第二十三章——佛陀第五個雨安居在毘舍離 27 九、第二十四章——佛陀第六個雨安居在馬庫拉山 28 十、第二十五章——佛陀的第七個雨安居 28 十一、第二十六章——佛陀第八個雨安居在鱷魚城 29 十二、第二十七章——憍賞彌國妙音富人的故事 29 第四節 第四卷的介绍 29 一、第二十八章——佛陀第十個雨安居在巴利雷雅迦森林 29 二、第二十九章——佛陀第十一個雨安居在一管婆羅門村 30 三、第三十章——佛陀第十二個雨安居在毘蘭若城 30 四、第三十一章——迦蘭陀商人之子──善施僧 31 五、第三十二章——佛陀第十三個雨安居在迦利卡山 31 六、第三十三章——佛陀第十五個雨安居在迦毗羅衛 32 七、第三十四章——佛陀第十七個雨安居在竹林精舍 32 八、第三十五章——魔王的故事 33 九、第三十六章——一名婆羅門嘗試測量佛陀的身高 34 十、第三十七章——阿闍世國王的故事 35 第五節 第五卷的介绍 35 一、第三十八章——在前世中佛陀的婆羅門父母親 35 二、第三十九章——開示《阿吒曩胝護經》的因緣 36 三、第四十章——佛陀宣布統治者不衰落的七個因素 36 四、第四十一章——喚起宗教情感覺醒的發言 37 五、第四十二章——法寶 38 第六節 第六卷的介绍 38 一、第四十三章——四十一名阿羅漢•大長老的傳記 38 二、第四十四章——比丘尼•阿羅漢的生活史 40 三、第四十五章——在家居士的生活故事 41 第七節 小結 42 第三章 《大佛史》中的菩薩與菩提 45 第一節 菩薩觀的概述 46 一、第一卷中的菩薩觀 46 二、第二卷第一章至第七章中的菩薩觀 46 三、第二卷至第六卷中的菩薩觀 47 第二節 菩薩與菩薩的任務 47 一、菩薩與菩提的關係 47 二、菩薩的任務 50 第三節 菩薩的分類 51 一、三藐三菩薩的細分類 51 二、聲聞菩薩的細分類 54 三、菩薩分類總表 55 第四節 成為菩薩的因素 56 一、成為三藐三菩薩的因素 56 二、成為聲聞菩薩的因素 58 第五節 小結 59 第四章 《大佛史》中的波羅蜜 63 第一節 波羅蜜的由來 63 第二節 隨釋中的波羅蜜 64 第三節 波羅蜜的後論 66 第四節 何謂波羅蜜 68 第五節 菩薩修習幾個波羅蜜 71 一、十波羅蜜 71 二、三十波羅蜜 71 三、六波羅蜜 73 四、菩薩所修的波羅蜜 74 第六節 菩薩如何修習波羅蜜 76 第七節 上座部佛教的修行態度 78 第八節 小結 80 第五章 結論 83 引用文獻 87 一、中文文獻 87 二、英文文獻 87 三、工具書 88 附錄 89 附錄一 89 附錄二 89 附錄三 90 附錄四 91 |
ヒット数 | 14 |
作成日 | 2023.11.21 |
更新日期 | 2023.11.2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