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緬甸孟族佛教文化變遷研究—以孟文碑銘與出土文物為中心=A Study on the Mon’s Buddhist Transformation in Myanmar: Based on the Mon Inscriptions and Artefacts |
|
|
|
著者 |
釋祖道 (著)=Shi, Zu-dao (au.)
|
出版年月日 | 2021 |
ページ | 230 |
出版者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
出版サイト |
https://his.ncku.edu.tw/
|
出版地 | 臺南市, 臺灣 [Tainan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博士 |
学校 | 國立成功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歷史學系 |
指導教官 | 鄭永常=Cheng, Wing-sheung |
卒業年 | 109 |
キーワード | 孟族佛教文化=Mon Buddhist culture; 支提信仰=the caitya worship; 轉輪王=Cakravartin; 佛髮佛牙信仰=Buddha’s hair and tooth worship; 憍梵波提=Gavaṃpati |
抄録 | 緬甸現行宮廷史書均記載,自古印度阿育王(公元前三世紀)派兩位長老到金地(Suvaṇṇabhūmi)弘法以來,孟族便接受到佛教並信仰佛教。緬甸第一個統一王國——蒲甘王朝,也是從南緬甸的孟族那裡獲得並自此信仰上座部佛教(Theravāda Buddhism)。大多數學者也認為大乘佛教(Mahāyāna Buddhism)對緬甸南部的孟族影響不大。鑑於此,本文旨在探討孟族佛教是否如許多學者認為的,一直是上座部佛教而沒有大乘佛教的元素和影響存在。 孟文碑銘和出土的早期文物證明,蒲甘王朝之前的南緬甸孟國帝王和早期崇尚孟族佛教文化的蒲甘帝王們,都實踐過大乘佛教的政治傳統,尤其是由龍樹菩薩於公元二世紀後期在南印度建立的支提信仰。在緬甸南部發現的孟文碑銘的另一個主題是孟人對佛髮和佛牙的崇拜,而此佛髮佛牙信仰與佛陀早期弟子之一的憍梵波提尊者密切相關,間接證實這又與大乘佛教信仰有關。我們可以從不同時期的碑文中發現,憍梵波提的出現和退場,都與帝王所倡導的佛教信仰體系有密切關係。可以說憍梵波提的退出是孟族佛教「去大乘化」的表現。 本文以孟文碑銘和出土文物為中心,以學界前輩完成的相關研究成果提供的知識為基礎,探討不同時代的孟族佛教文化現象及其轉化過程。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動機、方法與重要文獻介紹 14 第四節 :研究困難、預期成果與章節要點 20 第二章 早期孟族及其佛教面貌 25 第一節 :孟族的源流及其早期政權國家 25 第二節 :南緬甸沿海之出土佛像、碑文與大乘佛教 41 第三節 :小結 66 第三章 蒲甘初期大乘佛教與轉輪王傳統 69 第一節 :蒲甘初期彌勒信仰與大乘佛教 71 第二節 :孟文碑中江喜陀王的轉輪王形象與大乘佛教 88 第三節 :小結 113 第四章 十四世紀漢達瓦底國佛教文化與憍梵波提尊者 116 第一節 :孟族漢達瓦底國的建立及其社會面貌 116 第二節 :佛典、碑文與出土造像中的憍梵波提尊者 126 第三節 :憍梵波提與孟國政治文化 141 第四節 :小結 148 第五章 十五世紀達摩支提國王與佛教新思潮 150 第一節 :孟國的佛髮信仰與來源之新舊說 150 第二節 :達摩支提王的佛教整頓運動 159 第三節 :達摩支提王推動的佛教新思潮及其對緬甸的影響 169 第四節 :小結 192 第六章 結論 196 引用書目 207 附錄(一) 220 附錄(二) 222 |
ヒット数 | 13 |
作成日 | 2023.11.28 |
更新日期 | 2023.11.2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