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藏傳佛教徒喪親經驗敘說研究=A Narrative Study of Tibetan Buddhists' Experience of Bereavement |
|
|
|
著者 |
陳嘉玲 (著)=Chen, Jia-ling (au.)
|
出版年月日 | 2013 |
ページ | 182 |
出版者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
出版サイト |
https://cp.pcc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中國文化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心理輔導學系 |
指導教官 | 洪雅琴=Hung, Ya-chin |
卒業年 | 101 |
キーワード | 藏傳佛教=Tibetan Buddhism; 喪親=bereavement; 敘說研究=narrative research |
抄録 | 本研究旨在瞭解藏傳佛教徒之喪親經驗、藏傳佛教協助喪親弟子走過喪親哀悼之歷程,以及了解藏傳佛教徒經歷喪親後所重新建構之生死觀。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敘說研究法,輔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本研究結果發現對於藏傳佛教的信徒而言,在哀傷的喪親歷程中,藏傳佛教的信仰扮演著極重要的支持的力量,幫助喪親者得以在失去摯愛親友後,創傷的心靈得以獲得撫慰,哀慟的情感得以找到療癒。其具體內涵包括: 一、 對藏傳佛教「視師如佛」的核心信念,讓上師成為了一個有效能的助人工作者角色,透過上師的開導、提醒,讓喪親弟子們有了面對失落經驗的情緒宣洩與認知重建,是藏傳佛教弟子們一個重要心理支持的資源。 二、 藏傳佛教弟子們對於上師的信任與依賴,會在喪親當下主動向上師求助,相信透過上師修持頗瓦法,親人得以往生淨土,獲得佛陀眷顧。也因為認同上師的信念,而能重新審視並轉化修復與往生親友間的關係。 三、 藏傳佛教徒於喪親當下,無論是寺廟或中心的喇嘛及師兄姐們,會依循上師的叮嚀引導,協助喪親者辦理喪儀,穩定內在失落情緒,這些協助者如同組成了一個心理支持性團體,對喪親者而言都是一股協助復原的療癒力量。 四、 藏傳佛教的喪儀能兼容台灣宗教習俗之傳統喪儀,此是藏傳佛教佛法上慈悲與圓融的展現,令喪親者亦能以從涵容的態度學會彈性與開放。 五、 藏傳佛教之死生同等的觀念,令喪親之弟子能夠坦然的心境去接受死亡的到來、以較正向的態度來調整喪親後個人的整體狀態,其傷痛的療癒過程與恢復能力皆較為佳。 最後,根據本研究上述所獲得之研究結果,希望能提供未來研究者對相關議題進一步研究的參考方向,並期盼研究者之具體建議,有機會能作為諮商專業領域工作者在與這一族群的個案工作時的提醒與依據。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喪親經驗與哀悼 7 第二節 悲傷治療與靈性療癒 17 第三節 藏傳佛教對死亡哀悼的看法 24 第四節 小結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45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第四節 研究程序 51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5 第六節 研究的嚴謹度 57 第七節 研究倫理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2 第一節 我的喪親經驗 62 第二節 弟子小林的喪親經驗 77 第三節 弟子大永的喪親經驗 95 第四節 弟子阿俊的喪親經驗 119 第五節 綜合詮釋 142 第六節 小結 145 第五章 綜合討論與建議 146 第一節 綜合討論 147 第二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 161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163 第四節 研究者自我省思 165 參考文獻 169 |
ヒット数 | 52 |
作成日 | 2023.12.08 |
更新日期 | 2023.12.0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