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說一切有部的斷惑理論=Sarvāstivādin's Theory on the Destruction of Delusion |
|
|
|
著者 |
周柔含 (著)=Chou, Jou-han (au.)
|
掲載誌 |
法鼓佛學學報=Dharma Drum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4 |
出版年月日 | 2009.06.01 |
ページ | 1 - 45 |
出版者 | 法鼓文理學院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dila.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煩惱=kle?=afflictions; 隨眠=anu?aya=dispositions; 自性斷=svabhāva-prahā?a=elimination of the self-nature; 所緣斷=ālambana-prahā?a=elimination of the perceptual objects; 有隨眠心=sānu?aya-citta=mind having dispositions; 相應隨眠=saṃprayogato ’nu?erate=being latent by way of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sānu?aya-citta; 所緣隨眠=ālaṃbanato ’nu?erate=being latent by way of their having perceptual objects |
抄録 | 在部派的思想中,「斷惑論」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主題。本稿試著從有部的煩惱架構,「有隨眠心」和斷惑方法等,探究有部的斷惑理論。內文先討論有部對於「煩惱」和「隨眠」的基本立場;進而說明「隨眠是諸有本」的原由和三界五部九十八隨眠的架構。接著從「所緣隨眠」、「相應隨眠」和「有隨眠心」來論述,有部的煩惱理論是建立在有部教學主軸「三世實有」說,和心心所理論中的「心心所相應」說二大原則。最後,從二種「自性斷」和「所緣斷」以及斷惑的四因來討論,世親的「自性斷」說和眾賢的「斷惑當從所緣」說背後的思想理路。進而明白,「離繫必定是已斷惑,斷惑並不一定是已離繫」。「斷」是離繫縛煩惱的「得」(按: 自性斷);「離繫」則是斷緣彼事體(按:相應縛、所緣縛)的煩惱。對於斷惑,世親採取「斷」──「斷除煩惱的繫縛」──之立場;眾賢採「離繫」──令煩惱不再現起──之立場。對於有部而言,「斷除煩惱的繫縛」,是手段,是斷惑的「基本立場」與普遍原理;而成就「離繫得」──令煩惱不再現起,是目標,是斷惑的「最終目的」。 |
目次 | 一、問題所在 3 二、「煩惱」與「隨眠」 6 三、隨眠諸有本 9 四、三界五部九十八隨眠 11 五、說一切有部的煩惱理論 15 (一)所緣隨增、相應隨增 16 (二)有隨眠心 17 六、煩惱的斷滅 22 (一)二種斷惑(自性斷、所緣斷) 23 (二)斷惑四因 25 (三)斷惑從所緣 30 (四)世親的「斷得說」(自性斷) 31 (五)眾賢「斷惑從所緣」 33 七、結論 39 |
ISSN | 19968000 (P) |
ヒット数 | 2487 |
作成日 | 2009.07.07 |
更新日期 | 2021.01.1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