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鄧子美 (著)=Deng, Zi-mei (au.)
|
掲載誌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巻号 | n.20 |
出版年月日 | 2004.03.01 |
ページ | 179 - 206 |
出版者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gs.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江南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
キーワード | 宗教信仰; 理性化; 佛教理性; 宗教社會學; 比較宗教; 佛教與基督教及天主教=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 and Catholicism; 現代佛教=近代佛教=Contemporary Buddhism |
抄録 | 本文借鑑現代宗教社會學理論架構與方法,參照西方宗教史,對佛教信仰類型作了細致深入的分析。指出在現代社會,理性信仰具有更多的積極意義,而佛教恰在這點上最為突出。進而依據佛教史,反駁了馬克斯.韋伯把佛教排斥在世界宗教理性化進程外的斷言,指出佛教理性化,同樣表現在其所謂的「實體」與「形式」兩大方面。佛教的「實體」理性化:1. 是具有基於原始佛教的極深厚的反巫術傳統,儘管在所謂「民俗佛教」中,巫術因素仍具較大影響,但在主導中國佛教的僧團精英中,佛教反巫術傳統依然得到了保存,且隨宗法社會的瓦解,這一優良傳統通過「人間化」的提倡,得到充分的發揚。2. 是佛教的倫理色彩,在中國得到了特別的強化,在此基礎上至近代,更演化成「人成即佛成」的嚴謹理論。實體理性化還表現在古今個人信仰的比較中,理性因素在信仰中的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佛教的「形式」理性化,即教義「在形式上達到一致性和系統性」(韋伯語),與佛教組織的制度化。教義形式合理化,特別清晰地表現在中觀學、唯識學,及近現代太虛、印順、星雲、趙樸初的「人間佛教」體系中。佛教組織的制度化,主在早期佛教僧團及中國禪宗叢林的戒律清規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較迅速的變化,則發生在近代佛教受到基督教影響後。但也不得不承認:就嚴密程度而言,佛教組織仍顯見滯後。依據現代宗教社會學,理性化是宗教現代化的精神核心所在。但筆者認為:與其說人類思想的理性化,與宗教的超越性,存在著根本衝突,毋寧說宗教的超越性,即人對自身局限的意識及克服這類局限的追求,與經驗知識的有限性(理性受此制約)間的內在緊張,乃推動社會演化的精神因素之一。最後,本文將佛教理智信仰的類型,與基督教理智信仰類型,進行了比較,強調建立在「無我」基礎上的般若智慧,既富理性,亦具極其深遠的超越性,這與基督教理性建立在自我意識基礎上,有著根本差別。因現代社會特別明顯地趨向於理性化,依現代社會中人們受教育的普及,與文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現實,可以斷定:體現佛教般若智慧的理性信仰,在佛教界固然將享有更加崇高的地位,在社會上也必將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尊重。
|
目次 | 一、世界宗教史上的多種類型的信仰 2 二、佛教的理性化 4 三、佛教理性的特徵 9 四、多種信仰之間的效用比較 12 |
ISSN | 1609476X (P) |
ヒット数 | 1731 |
作成日 | 2009.08.03 |
更新日期 | 2017.11.2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