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東坡詩論中的禪喻=The Zen's Metaphor in Su Shih's Criticism on Poetry |
|
|
|
著者 |
蕭麗華 (撰)=Hsiao, Li-hua (compose)
|
掲載誌 |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6 |
出版年月日 | 2001.07 |
ページ | 243 - 270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出版サイト |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臺灣大學中文系 |
キーワード | 蘇軾; 東坡; 詩論; 以禪喻詩; 以禪論詩; 儒佛融通; 夢 |
抄録 | 詩學上論及以禪喻詩,多數直接指向嚴羽《滄浪詩話》,但滄浪前,唐宋詩家禪喻者已多,筆者曾考索滄浪詩論中儒佛交涉的痕跡,深覺詩禪合一受宋代文士融合儒釋思想的影響頗深,滄浪已屬南宋詩論,上溯其源,北宋詩家對儒釋的融合才更切寰中,更具思想啟蒙作用. 儒釋融合的現象應在宋初崇儒反佛的風潮後,綜觀北宋詩禪融合的痕跡實以蘇軾為先. 其後,蘇門諸子黃庭堅,秦觀,陳師道乃至晚出的范溫《詩眼》,葉夢得《石林詩話》,嚴羽《滄浪詩話》等等,宋人詩論中以禪喻詩之風才大為昌明. 為突顯蘇軾在宋代詩學上的特識與影響,本文凡分六節,除前言,結語外,全文特從北宋反佛到儒佛融攝開始起論; 次敘蘇軾禪佛修養之因緣; 再次將蘇軾全集中詩論文字分次條析,爬疏出蘇軾會通儒佛以論詩的特質,尤其是蘇軾以禪宗「攝心正念」,解釋孔子「思無邪」,以為齋銘,正是其儒佛融通之核心; 第五節指出蘇軾以禪喻詩之若干現象,分論為「以禪法作詩」,「以夢成詩」,「詩禪辯證」,「以禪論詩」等; 最後以蘇軾門下及北宋諸子以禪喻詩諸論作為承應,期使蘇軾禪喻在宋代詩禪合轍,儒佛融會的意義上可以得到彰顯.
|
目次 | 一、前言 245 二、北宋反佛風潮促成了儒佛會通 246 三、蘇軾禪佛修養因緣 249 四、蘇軾會通儒佛以論詩 251 五、蘇軾以禪喻詩的若干現象 254 (一)以禪法作詩 254 (二)以夢成詩 257 (三)詩禪辯證 262 (四)以禪論詩 265 六、結語:東坡以禪喻詩之影響 267 |
ISSN | 10271112 (P) |
ヒット数 | 2689 |
作成日 | 2001.07.11; 2002.03.03
|
更新日期 | 2017.06.2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