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上座部大寺派與無畏山派裡頭陀支的解釋 -- 關於《解脫道論》的所屬部派=The Meaning of Dhutaguna in Mahāvihāravāsin and Abhayagirivāsin: Sectarian Affiliation of Vimuttimagga |
|
|
|
著者 |
林隆嗣 (著)=Hayahsi, Takatsugu (au.)
;
釋洞崧 (譯)=Shi, Dongsong (tr.)
|
掲載誌 |
正觀雜誌=Satyabhisamaya: A Buddhist Studies Quarterly
|
巻号 | n.88 |
出版年月日 | 2019.03.25 |
ページ | 133 - 162 |
出版者 | 正觀雜誌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tt034.org.tw/
|
出版地 | 南投縣, 臺灣 [Nantou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 こども教育寶仙大學 |
キーワード | 巴利註釋文獻; 覺音; 清淨道論; 註釋; 概念(假法) |
抄録 | 覺音在其《清淨道論》(Vism)與其他巴利註釋中提到匿名的非正統見解,而法護則有時在其複註中確認這些人為「無畏山住者」(Abhayagirivāsin)。研究指出,這些見解被發現出現在《解脫道論》(Vim)中,而因此《解脫道論》被視為是此派系的作品。儘管如此,有的學者對於以下三點一致之相關性提出質疑,也即是:那些覺音所知道的匿名者之見解,法護的確認,以及在《解脫道論》中的教義。然而,若是聲稱某個理論證據不足,而基於一連串的缺乏確證與進一步的考證的假設,卻又沒有反證,而據此嘗試作出選擇性的解釋,這似乎有欠公平。需要更仔細考量的是:如果一個構成元素的法(dhamma)不同的話,則它將影響整個上座部阿毘達磨哲學精密系統的基礎。就此意義,頭陀(苦行)在阿毘達磨分類中被賦予的地位,在作為辨識無畏山住者的一個標準而言,可以說是極具意義。 考慮到這一點,我重新檢視在 Vism 與 Vim 對於頭陀dhutaṅga 定義的爭論,然後考慮如何以及為何大寺派住者(Mahāvihāravāsin)以及無畏山住者(Abhayagirivāsin)會將之(頭陀)歸類至不同【p. 31】的種類。若概觀在《清淨道論》與《解脫道論》的資料,尤其是仔細關注《解脫道論》裡的文句「此〔頭陀〕不應說善、不善、無記」的話,則可質疑其對應性。但是,有個更關鍵的證據將 Vim 聯繫至無畏山住者,那就是 Vim 在概念(paññatti)的序列中清楚地提到頭陀,而這點則為多數的學者所不知。 若再更深入觀察巴利聖典,我們則經常看到那些惡欲、追求名聲等頭陀修習者。而且,對於頭陀的理解,也可以看出在Vism 與巴利註釋出現哲學上的差距。再者,我們留意到在《清淨道論》頭陀的定義並給出自覺音,而是引用自作為古老註釋的義疏(Aṭṭhakathā)。這似乎可以合理來推測:對於頭陀的討論曾發生在巴利註釋的錫蘭資料與暗誦者(bhāṇaka),而這兩個學派各自建立其頭陀的定義,在接受之前所討論的同時,試著否定頭陀可以是不善的見解。 |
目次 | 1. 依《清淨道論》的頭陀支概念說批判與依於複註之部派指定 137 2. 《解脫道論》裡「不應說善、不善、無記」與頭陀支概念說 139 3. 頭陀概念說的根據與不善頭陀支 144 4. 大寺派如何解釋不善的頭陀修行者 148 5. 大寺派的古註釋與經典暗誦者(Bhāṇaka)151 6. 結論 154 參考文獻 157 |
ISSN | 16099575 (P) |
ヒット数 | 752 |
作成日 | 2019.06.19 |
更新日期 | 2019.06.2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