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張伯雍
|
掲載誌 |
佛教圖書館館刊=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Buddhist Libraries
|
巻号 | n.67 |
出版年月日 | 2020.06 |
ページ | 46 - 62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
出版サイト |
https://gayafund.gaya.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專案助理 專題論述 本期主題:佛學教學設計與資源運用(二) |
キーワード | 地理資訊系統=GIS; 社會網路分析=SNA; 可視化=視覺化=Visualization; TEI-XML; 數位文本=Digital Text |
抄録 | 電子計算機發達的今天,其影響與應用已達到人類生活的各層面,佛學研究也不例外。茲介紹二種最近數位化佛教史資料的專案成果:地理資訊系統(空間)及社會網路分析(人物)。 由於傳統文獻的形式主要為文字,對於數位資料來說,難以快速計算,而必須先量化(如座標)、標籤化(如人物)。這些工作目前有的已經實用化(谷歌地球),有的尚未進行。就佛學研究者而言,目前的數位化除了文本外,就是時間、空間、人物、文獻等基本資料庫還沒有完備,甚至彼此之間也沒有共同標準(如部分仍在使用 Big5 編碼),這些將來不是捨棄,就是要費功夫重編。於是我們在數位化伊始,就積極採用最新、最成熟的規格與技術,以便未來的升級與傳遞。 在地理資訊系統舉二個專案成果為例,但其實是案例教學。希望藉由這樣的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投入數位化工作,產生更多的資訊。 社會網路分析案例,在於強調資訊可視化(Visualization)後所帶來的新發現。這些新資訊的出現,劃分了與舊時代(前數位時代)的鴻溝,說明新工具所能帶來的突破。 希望以這兩者,提供大家了解法鼓山數位化的工作,以及未來需要努力的目標。 |
目次 | 1. 文獻數位化 47 1.1. 數位化的層次 47 1.2. 數位文本與資料庫的關係 48 2. GIS實作舉隅 49 2.1. 清末行腳實錄—《參學知津》 49 2.1.1. Stamen Terrain 49 2.1.2. OpenStreetMap 50 2.1.3. 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WMTS服務 50 2.1.4. 中央研究院WMTS服務 50 2.2. 《續高僧傳.京大慈恩寺釋玄奘傳一》 56 3. 中國佛教史人物 SNA 59 4. 結論 62 |
ISSN | 10267263 (P) |
ヒット数 | 769 |
作成日 | 2021.01.06 |
更新日期 | 2021.01.06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