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常青 (著)=Chang, Qing (au.)
|
掲載誌 |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Taida journal of art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巻号 | n.49 |
出版年月日 | 2020 |
ページ | 1 - 94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出版サイト |
http://homepage.ntu.edu.tw/~artcy/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北周; 長安; 佛教藝術; 石窟寺; 造像 |
抄録 | 北周國的造像風格主要表現豐滿造型,不同於北魏與西魏的清秀型。北周造像樣式 與風格在長安形成,是內部的社會變革與外來因素影響造成的。首先,宇文氏在西魏晚期的 復古改革,為北周社會帶來了向往古風的審美需求,也就促使佛教信徒與藝術家們在創作自 己的造像時取材於孝文帝改革以前的北魏舊樣式與重新傳自印度與中亞的樣式。其次,以豐 滿為美的造像,梁朝發展得比北周要早。隨著西魏末年宇文氏軍隊對梁朝四川與湖北等地的 占領,梁朝造像樣式開始湧入長安,在西魏末年就造出了典型的北周風格造像,只是在那時 不流行而已。但這些新型造像正是日後北周佛教藝術界的樣本。再者,隨著宇文氏政權趨於 強大,北周與西域各國的關係日漸密切。於是,印度與中亞的造像樣式大有直接進入北周國 的可能。同時,印度與中亞的樣式也有經梁朝傳入長安的可能性。另外,北周長安造像也不 可避免地保留了相當的北魏晚期的造像傳統,著褒衣博帶裝的佛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北 周長安造像樣式也可稱為北周長安模式,因為它是北周國境內眾多佛教藝術製作的範本,西 向影響到了北周境內絲路沿線石窟寺的開鑿。 |
目次 | 一、文獻中的北周長安佛教及其藝術活動 3 二、關中地區現存北周造像調查與研究 8 (一)現存資料 8 (二)雕刻類型 12 (三)造像題材 13 (四)造像組合 14 (五)龕形 17 (六)造像樣式與風格 17 1.佛 18 2.弟子 20 3.菩薩像 20 4.力士 21 5.飛天與伎樂 22 6.神王 22 7.供養人 23 8.獅子 24 三、政治變革、尊儒與復古之風的影響 25 四、對前朝風格的繼承 31 五、南朝對西魏、北周長安佛教藝術的影響 39 六、印度與中亞的影響因素 44 七、絲綢之路上的北周石窟藝術 50 結語 54 |
ISSN | 10232095 (P) |
研究年代 | 南北朝-北朝-北周 |
ヒット数 | 401 |
作成日 | 2021.08.18 |
更新日期 | 2021.12.0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