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何孝榮
|
掲載誌 |
2015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
出版年月日 | 2018.11 |
ページ | 133 - 160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uayen.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研究員 |
キーワード | 憨山德清; 晚明佛教; 四大師; 嶗山; 海印寺 |
抄録 | 憨山德清(1546-1623)是晚明佛教四大師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德清何時成為佛教大師?有何佛學思想和實踐?本文認為,從嘉靖四十三年(1564)正式披剃,到萬曆三年(1575)二月到達五台山,是德清出家修行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他是一位佛法的學習者、南方行腳僧。從萬曆三年二月到達五台山,到萬曆十年三月離開,德清在五台山居住修行八年。其間,他成長為一名佛法造詣高深的高僧。 自萬曆十一年四月至萬曆二十三年二月,德清住錫嶗山,「教化十二年」。其修行教化主要有幾個方面:獲藏建寺,立足嶗山;修行證悟,禪、教兼通,尤致意於華嚴;講經說法,授徒傳戒,接待參訪;結緣宮廷,皈化太后,志復大報恩寺;交結王臣士庶,談佛論禪,傳播佛教;賑饑救窮,壓制羅教。萬曆十七年,德清遭到道士耿義蘭等人控告,爆發了跨度達七年的海印寺官司,他最後以「私創寺院」罪名謫戍雷州。德清得罪的真正原因,是他捲入了當時的宮廷鬥爭,尤其是爭護「國本」,力圖維護傳統禮法制度,捲入神宗與李太后的矛盾和衝突。 論文指出,晚明佛教大師群體是在明朝中期以來佛教極度衰微的背景下出現的,他們普遍以復興佛法為使命,擔負起挽救佛教危機的重任。晚明佛教諸大師 是禪教兼通的高僧;提倡諸宗融合、三教合一;修建寺院,講經說法,關注佛教發展;交遊王臣士庶,關注民生社會。他們帶頭復興晚明佛教,引領中國佛教的發展方向,因此被後人尊為晚明佛教大師。德清住錫嶗山十二年,完成個人佛學證悟,禪教兼通,尤致意於華嚴;提倡禪教一致,強調淨土念佛,鼓吹三教合一等,佛學思想基本形成,引領中國佛教的前行方向;復興嶗山、北京等地佛教,嶗山佛教興起,成為「東海洋洋佛國」;為王臣士庶等信向,李太后成為其俗家弟子,在當時社會有很大影響。以往研究憨山德清者,涉及其嶗山生涯,皆言其最終寺毀人謫,是個失敗的案例。其實,嶗山佛教經由德清提倡和傳播,從幾乎的佛教荒漠變為「東海洋洋佛國」,是晚明佛教復興的典型範例。總之,德清隱居嶗山十二年間,具足晚明佛教大師的群體特徵,完成了從高僧到大師的轉變。 |
目次 | 一、憨山德清的早年經歷 134 二、憨山德清的嶗山生涯 137 三、海印寺官司 147 1、嶗山道教 147 2、海印寺官司 148 3、德清謫戍原因分析 151 四、結論 153 |
ヒット数 | 732 |
作成日 | 2021.12.02 |
更新日期 | 2022.05.1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