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陸杰峰
|
掲載誌 |
2018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
出版年月日 | 2018 |
ページ | C1 - C18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huayen.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
キーワード | 智儼; 般若; 真如; 唯心; 華嚴教學 |
抄録 | 智儼立足華嚴教學對般若思想的詮釋賦予其不同于魏晉以來所傳般若學的新意義。首先,對於「般若」之含義,智儼承南北朝以來諸師之說,將實相、觀照、文字三種般若對應《金剛經》之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以真如本覺離於雜染為實相般若,以修成正智、正助圓滿為觀照般若,以語言文字等種種方便調伏對治雜染之心為文字般若。智儼又將三種般若比配於理、行、教三義,又別開為教義、因果、人法、理事、境行十門;三義、十門彼此相應,舉其中一門即具足其餘各門,重重無盡,而三種般若亦無二無別、體相常住,故稱之為「實性三般若」。其次,對於「空性」之理解,智儼受唯識學、如來藏說影響,明確區分了「空」與「真如」,否定性的「空」指一切因緣所生法虛妄不實,空而非有,如實觀為無;肯定性的「真如」指無分別智所證真實之理,實有而非空,如實知為「實有」。基於「空」與「真如」之區分,智儼分別從「教體」與「教相」分判般若經典在佛所說教法中的不同位置。「空」為初、始、淺之教體;「真如」為熟、終、深之教體。由究竟觀之,「真如」攝一切法、一切教,只是所顯現程度不同而有諸乘教法之分齊差別。而般若經典之教體為「真如」而非「空」,其教相亦在始教向終教之過渡,亦可通向一乘圓教。最後,對於「心」之詮釋,智儼特別注重般若法門中「心」的問題,認為《般若經》所說作為大乘菩薩特質的菩提心並非現象性生滅變化之心,而是眾生本有的真實常住的菩提覺性之自身顯現。菩提心本性清淨,眾生因無明遮蔽而生煩惱妄想,若通過修行如實了知心即菩提,即恢復其清淨本性。而菩提心作為法界大總相,既是生死流轉之所依,亦是解脫還滅之所依。故菩提心即「性起」,即菩提覺性之體依心之作用隨緣起現一切法。而《金剛經》層層校量之功德即是本淨菩提心本自具有、隨緣起現的廣大、第一、常、不顛倒的圓滿功德。智儼對作為大乘開端之般若思想的創造性重構,既是對佛陀本懷之智慧、真理、緣起的呼應,亦是引向了華嚴教學關於圓通理事、唯心回轉、無盡緣起的廣大圓融境界。 |
目次 | 摘要 C1 一、實性三般若 C2 二、性空與真如 C6 三、本淨菩提心 C10 四、結語 C14 參考文獻 C15 |
ヒット数 | 290 |
作成日 | 2022.08.17 |
更新日期 | 2023.07.2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