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釋演慧 (撰)=Shi, Yan-hui (compose)
|
ページ | 193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hcu.edu.tw/hcu3/content/ird01/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玄奘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系 |
指導教官 | 慧嚴法師;熊琬 |
卒業年 | 94 |
キーワード | 隋代; 彌陀思想; 淨土; 三經一論; 淨影慧遠; 天台智顗; 三論吉藏 |
抄録 | 彌陀淨土之修持是中國佛教中相當盛行的法門之一。早在東漢譯經初期,即有諸多相關淨土思想之經典傳譯。早期的淨土思想曾與中國老莊及玄學思想結合,這是淨土思想從印度轉形到中國本土的過渡期。魏晉南北朝流行攝論學,淨土思想受其影響,引出了彌陀淨土本質及衍生等諸問題。隋代是政教一統的朝代,僧材輩出,其中尤以慧遠、智顗、吉藏所提出的淨土思想,對彌陀信仰的發展深具意義。 本文在論究隋代三大師所提出的彌陀思想,反應出當時熱門的論點:(一)淨土之分類,(二)佛土與佛身之關係,(三)彌陀淨土之判屬,(四)淨土之往生因,(五)他力與自力之說,(六)十念是否為別時意說,(七)三輩人往生階位及得益等問題。 研究結果顯示,隋代三大師慧遠、智顗、吉藏立基於自身的傳承體系,闡揚淨土法門及修行理念,提出的淨土教觀與時代思潮息息相關。慧遠將彌陀淨土列為三界之上的淨土,並主張淨土之果,皆由眾生之自力自業所得,跟曇鸞強調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救贖之事,側重點明顯有異。智顗強調淨土往生之因是自力與他力兼具,二者不能捨其一。重視念佛三昧,並肯定十念成就,今生即得往生,打破《攝大乘論》之十念成就,非當生即得,是就別時意,為鼓勵懈怠眾生的方便說。吉藏並沒有標舉自力和他力的對比,他依《觀無量壽經》之說,大力倡導三福、十六觀等念佛三昧門為淨土之生因,對備受爭議的佛土、佛身等問題,他巧妙地運用通別二門、本迹二說,試圖調合南北二地的看法。 就文獻角度而言,隋代三大師對淨土三經一論的著述,所徵引的經論不同,有若干思想分別,例如,透過經文注疏,把淨土思想與般若空觀,作微妙結合,但這正好提供了寬廣的探討空間。本文對於隋代淨土思想研究,除可掌握中國傳統的淨土發展,更可建立淨土教的實踐法門,並為其價值重新定位。 關鍵詞:隋代 彌陀思想 淨土 三經一論 淨影慧遠 天台智顗 三論吉藏 |
ヒット数 | 573 |
作成日 | 2007.04.11 |
更新日期 | 2023.03.23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