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僧肇〈物不遷論〉思想研究
著者 黃百儀 (撰)=Huang, Bai-yi (compose)
出版年月日1991.05
ページ109
出版者東海大學
出版サイト https://www.thu.edu.tw/
出版地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資料の種類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言語中文=Chinese
学位修士
学校東海大學
学部・学科名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官陳榮波
卒業年79
キーワード僧肇; 黃百儀; Huang, Bai-yi; 物不遷論; 玄佛思想; 思想史; 魏晉玄學; 教育
抄録僧肇處於玄佛思想交融的時代,因此,歷來對僧肇思想的詮釋與評價皆有許多爭議處. 中尤以 <物不遷論> 為甚. 本論文即探討 <物不遷論> 的思想,以歷來的詮釋為緯,<物不遷論> 的論證分析為經,嘗試尋究出最合理的詮釋. 各章的大要如下:

第二章:首先說明歷來對 <物不遷論> 的詮釋,指出其詮釋的重心與根據. 主討論五位學者的詮釋,慧達,憨山,鎮澄,湯用彤與唐君毅. 慧達的《肇論疏》是現存最早的注疏. 對本論的疏解完全是站在印度龍樹中觀學的立場. 憖山詮釋的立場是以臺,賢,禪為主的中國佛學,并且是證之以個人的修行的心得. 至於鎮澄所採取的立場雖與憨山一致,結論卻大相逕庭,認為本論是外道常見之執. 湯用彤站在思想史的立場,以魏晉玄學的「體用」的觀點來詮釋本論. 唐君毅站在認識論的立場,認為僧肇是要人即動見靜,以進而超越動靜.
第三章; 分析與 <物不遷論> 有關的幾個論題. 首先說明《中論》的「八不」,以與 <物不遷論> 比觀. 其次,分析「變動」在時,空與存在上的不同意義,與僧肇的「不遷」義作對照. 最後,說明時間與時間性存有的問題,介紹「三世實有」與《中論》的主張,與僧肇的主張相比較.

第四章:詳細分析 <物不遷論> 的論旨與理論架構,從著論主旨,「不來不去」的論證,論證方式等三方面來說明. 本論基本上是要透過「不來不去」的論證以否定常人對一切動靜,生滅現象的觀念. 在論證的方式上雖是承襲《中論》「八不」的精神指出常人觀念的矛盾處以破常人之執,不過在論證的處理上卻是以簡樂繁,以常人的今昔之分,辯破常人的動靜等觀念. 第五章:從上一章的結論來看諸家詮釋,提出一批評與反省,及結評 <物不遷論>.


目次一. 緒論
二. 歷來對 <物不遷論> 的詮釋
(一) 慧達
(二) 憨山
(三) 鎮澄
(四) 湯用彤
(五) 唐君毅
三. 與 <物不遷論> 相關的三個論題
(一) 八不
(二) 「變動」的三個意義
(三) 時間與時間性的存有
四. <物不遷論> 的思想分析
(一) <物不遷論> 的思想主旨:不遷
(二) 「不來不去」的論證
1. 由今昔物論證「不來不去」
2. 常人動靜觀念的界定
3. 由時間論證「不來不去」
4. 由業與因果論證「不滅不來」
(三) 「動靜不二義」之衡定
(四) <物不遷論> 的論證方式
五. 結論
(一) 對歷來諸家詮釋的反省
(二) 結評 <物不遷論>
ヒット数374
作成日2001.03.02
更新日期2023.01.07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263220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