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王儒慧 (撰)
|
出版年月日 | 1997 |
ページ | 210 |
出版者 | 國立政治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ncc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國立政治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民族學系 |
指導教官 | 王明蓀 |
卒業年 | 85 |
キーワード | 佛教; 元朝 |
抄録 | 元朝沈迷敬奉土蕃佛教的原因之一,是文化及其內在心理因素結合的,因為土蕃佛教當時的發展特色是密教色彩濃厚,咒術和滿足現世欲望的儀式和咒文深深擄獲蒙古人的心。第二個因素是歷史的自然走向,從闊端迎請薩迦派派的薩班至涼州,使後來八思巴有機會與忽必烈接觸,然後結下深厚的情誼,忽必烈委任八思巴規劃藏地的行政制度,賦予大權。後來又封他為帝師,創了中國史上絕無僅有的帝師制度。忽必烈看重八思巴,賦予他兩份「優禮僧人詔書」,這兩分詔書是忽必烈受八思巴的政治宗教思想影響的產物,也是日後編纂成的《十善福經白史》的思想內容,《白史》和八思巴的著作《彰新知論》對後來的蒙古史學、文化精神影響至深且鉅。 忽必烈的宗教政策並未因八思巴影響而獨尊佛教,因為潛藏在忽必烈血液中的是深厚的薩滿性格,對各教派一律平等任其自由發展。然而土蕃佛教的地位仍然在各教派之上,除了皇室對信仰的需求以外,也是因為對土蕃統治的實際需要而特別尊崇薩迦派。 來自土蕃的僧人數目由於藏文史藉的披露可以證實《元史》上所載的「西番僧……絡繹於途,馳驛累百」不是誇張之言。元廷崇佛並非元亡的唯一因素,元末朝廷的淫亂風氣亦不能完全歸因於土蕃的佛教僧人。元朝沈迷奉佛對元朝的政治、社會、財政均造成更大影響,如僧政的敗壞混亂、僧官跋扈並娶妻廣置田宅,寺院經濟膨脹,依附寺院以逃避徭役的人口眾多。此外楊璉真伽這一屬於薩迦派弟子的江南最高僧官在杭州發掘宋帝陵,胡做非為激發了南宋遺民的民族感情,而其正面影響有八思巴蒙文的創製、瑪哈葛剌佛的傳入及杭州飛來峰雕像的藝術價值。 |
ヒット数 | 394 |
作成日 | 2001.01.15
|
更新日期 | 2023.01.1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