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漢唐時期文殊菩薩信仰研究=A Study of Mañjuśrī Bodhisattva Faith in Chinese Medieval Period |
|
|
|
著者 |
郭鎧銘 (撰)=Kuo, Kai-ming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17 |
ページ | 232 |
出版者 | 中國文化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pcc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博士 |
学校 | 中國文化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史學系 |
指導教官 | 陳清香 |
卒業年 | 106 |
キーワード | 文殊菩薩=Mañjuśrī Bodhisattva; 文殊法門=Mañjuśrī Dharma; 文殊信仰=Mañjuśrī Faith; 五臺山=Wutai Mountain |
抄録 | 文殊菩薩為初期大乘時期一位卓越的菩薩,為初期大乘經所讚嘆。向來被認為是智慧的化身,為一切諸佛菩薩之師,有三世佛母之稱。傳說文殊從東方來,文殊本願可說是東方阿閦佛本願的再說。顯示著初期大乘的「文殊法門」與東方有關。 文殊說法「皆依勝義,但說深法」,直接從法性不生不滅的第一義諦說起,在以「無住為本」的畢竟空中,體認到「一切諸法,本悉清淨」,並在此見地上說「煩惱即菩提」。更從「緣起、空、中道」的佛法正見,直探釋尊本懷,強調男女的平等。文殊菩薩重法輕律的傾向,更將初期大乘菩薩行者的風格表露無遺。 中古時期,五臺山逐漸成為文殊菩薩應化娑婆的道場,也即在此時期,文殊信仰逐漸與五臺山產生密切聯結。如今,五臺山是唯一一個顯密共同承認的文殊菩薩道場,更受到整個佛教界的認可與尊崇。
Mañjuśrī Bodhisattva is an outstanding Bodhisattva for the early Mahāyāna Period, which is admired for the early Mahāyāna.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the embodiment of wisdom, for all the Buddha and Bodhisattva's teacher , Buddha of the Third Buddha. Legend of Mañjuśrī from the East , Mañjuśrī may wish to be the repetition of the Akshobhya Buddha's wish. Showing the early Mahāyāna Mañjuśrī Dharma with the East. Mañjuśrī sai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meaning, and just say deep law", directly from the law of the immortal meaning of the first meaning of speaking, in the "no living" after the air, after all, to recognize "all the law, "And see" trouble that is Bodhi "in this see. But also from the "origin, empty, middle" of the Dharma is to see, straight interpretation of respect for the pregnant, emphasizing the equality of men and women. Mañjuśrī Bodhisattva heavy law of the tendency of light law, but also the early Mahāyāna Bodhisattva style of the show. In Chinese Medieval Period, Wutai Mountai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place of enlightenment associated with Mañjuśrī Bodhisattva.Nowadays, Wutai Mountain is the only one recognized by the common recognition of the Mañjuśrī Bodhisattva, but also by the entire Buddhist community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2 一、歷史方面 2 二、經典方面 4 三、圖像方面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漢魏兩晉南北朝隋唐佛教概述 9 第二章 文殊菩薩與經典義理思想特色 13 第一節 文殊菩薩源流略論 13 一、文殊菩薩名德及源流 13 二、文殊菩薩本願 19 三、文殊菩薩淨土 28 第二節 文殊法門經典的傳譯與流布 33 一、竺法護 36 二、鳩摩羅什 39 第三節 文殊法門經典的思想特色 44 一、直說第一義 44 二、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50 三、重視女性的平等精神 54 (一)須摩提女 59 (二)離意女 59 (三)離垢施女 60 第四節 小 結 62 第三章 大乘佛教經典中的文殊菩薩形象 65 第一節 作為過去佛、法王子、三世佛母的文殊 65 一、過去佛 65 (一)龍種上如來 65 (二)大身如來 66 (三)升仙尊如來 66 (四)大智如來 67 二、現在佛 68 三、上首菩薩法王子 68 四、童子菩薩 70 五、三世佛母 73 第二節《法華經》、《華嚴經》與《維摩詰經》中的文殊菩薩 75 一、《法華經》中的文殊菩薩 76 二、《華嚴經》中的文殊菩薩 94 三、《維摩詰經》中的文殊菩薩 101 第四章、騎獅文殊與「新樣文殊」 119 第一節 騎獅文殊 119 第二節 「新樣文殊」 137 第三節 持物表法意義的探討 145 第五章 五臺山與文殊信仰 148 第一節 以《華嚴經》為主的五臺山文殊信仰 148 第二節 五臺山文殊信仰的建立 158 第三節 五臺山國家道場的建立 168 第四節 《五臺山圖》與文殊信仰 176 第六章 結論 183 附錄一 文殊經典翻譯弘傳表 185 附錄二 中古僧人翻譯、注疏、修持文殊法門經典表 193 參考書目 219
圖表目次 表3-1 《維摩詰經》翻譯表 102 表5-1 中古文殊造像表 149 圖3-1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舟形背光 北魏 80 圖3-2 莫高窟331窟 東壁窟門上部 法華經變 初唐 87 圖3-3 莫高窟331窟 東壁窟門上部 法華經變 提婆達多品 初唐 88 圖3-4 莫高窟331窟 東壁窟門上部 法華經變 從地湧出品 初唐 89 圖3-5 莫高窟159窟 南壁 法華經變 中唐 90 圖3-6 莫高窟159窟 南壁 法華經變示意圖 中唐 91 圖3-7 莫高窟31窟 窟頂北披 文殊赴會圖 盛唐 92 圖3-8 炳靈寺169窟 維摩詰像 西秦 105 圖3-9 莫高窟103窟 東壁 維摩詰經變 盛唐 113 圖3-10莫高窟220窟 東壁北側 文殊來問 初唐 113 圖3-11炳靈寺169窟 維摩詰、文殊對坐圖 西秦 116 圖4-1 炳靈寺169窟 維摩詰、文殊對坐圖 西秦 120 圖4-2 趙忠信造彌勒三尊像 北魏 121 圖4-3 張永敬造三尊像 北魏 122 圖4-4 康勝造釋迦諸尊像 蕭梁 123 圖4-5 比丘曇興造釋迦三尊像 北魏 124 圖4-6 薛安顥造彌勒五尊像 東魏 125 圖4-7 大統十七年造像碑 西魏 126 圖4-8 莫高窟332窟 北壁 借座燈王 盛唐 128 圖4-9 莫高窟220窟 正面佛龕 初唐 130 圖4-10 莫高窟159窟 西壁北側 文殊赴會圖 中唐 132 圖4-11 開元十三年山東成武縣石造舍利塔門扉 盛唐 134 圖4-12 莫高窟144窟 佛龕南側 文殊菩薩圖 晚唐 135 圖4-13 莫高窟220窟 甬道北壁 新樣文殊 五代 136 圖4-14 莫高窟220窟甬道北壁 新樣文殊墨書發願文題記 五代138 圖4-15 新樣文殊版畫 139 圖4-16 法藏P.4049新樣文殊變白描畫稿 141 圖5-1 莫高窟61窟 西壁 五臺山圖局部 佛陀波利遇文殊老人 163 圖5-2 莫高窟61窟 西壁 五臺山圖局部 五代 181
|
ヒット数 | 405 |
作成日 | 2021.11.24 |
更新日期 | 2023.01.0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