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十上經》法數思想研究=A Study of the categories of Buddhist concepts of Dasuttara-suttanta |
|
|
|
著者 |
邱秋菊 (著)=Chiu, Chiu-chu (au.)
|
出版年月日 | 2007.07.22 |
ページ | 291 |
出版者 |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Nanhua University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nhu.edu.tw/~compare/
|
出版地 | 嘉義, 臺灣 [Chia-i,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南華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阮忠仁 |
卒業年 | 95 |
キーワード | 原始佛教=early Buddhism; 教理; 阿毘達磨=abhidharmma; 阿含經; 十上經; 文獻校勘=categories of Buddhist concepts; 法數; Dasuttara-suttanta; agama |
抄録 | 本文研究目的有兩個:(一)研究《十上經》的法數內容,即以《十上經》的個別法數基礎研究為主要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礎上,(二)略為歸納本經的修證次第組織;(2)在該經教理研究基礎上,略論它的思想意義。此處僅歸納上述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十上經》法數內容:本經以「異門」的方式分十大類,從一法到十法,以增一的方式來瞭解佛法的術語和定義,總計五百五十法數,展現龐大的佛教法數知識。本文運用以阿含解阿含的方法,進行個別法數的基本涵義的分析。至今尚未有關本經的專題研究出現,首次做了基本的研究。 二、《十上經》的修證次第組織系統:本文依據個別法數的基本涵義的分析,初步整理本經的修證次第組織系統。將初修行到獲證涅槃分為層層上升的五個大環節:從(1)修行的基礎(成法、修法)開始,到(2)修行的初步成就(覺法、滅法),進一步揭示(3)修行的阻礙難關及突破(退法、增法、難解法),從而(4)臻至深廣的解脫境界(生法、知法)。最後(5)達到真正完全解脫的境界(證法)。這也是將初期佛教中,教理的實踐修行組織成為系統化的一種模式。 三、《十上經》教理思想意義:經由本文研究,掘發本經具有四個思想義義。1.阿含部的法數思想。2.與阿毗達磨關係的意義。3.與大乘思想之間有聯繫關係。4.佛教人間性的意義。 四、《十上經》研究延伸出的研究課題:依據上述四個意義,即意味從《十上經》切入可以發展出四個新的研究課,而此四個課題也具有現代生活之意義。
|
目次 |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文獻檢討 第三節研究問題 第四節研究方法 第五節研究限制 第六節撰述架構 第二章《十上經》各類法數分析((((一)))) 第一節成法析義 第二節修法析義 第三章《十上經》各類法數分析((((二)))) 第一節覺法析義 第二節滅法析義 第四章《十上經》各類法數分析((((三)))) 第一節增法及退法析義 第二節難解法析義 第五章《十上經》各類法數分析((((四)))) 第一節生法析義 第二節知法析義 第三節證法析義 第六章《十上經》的修行組織次第 第一節修行的基礎 第二節修行的初步成就 第三節修行的阻礙及其難關的突破 第四節臻至深廣的解脫境界 第五節正證完全解脫的境界 第七章《十上經》的教理思想意義 第一節與阿含部法數思想的連繫 第二節與阿毗達磨關係的意義 第三節與大乘思想的關係 第四節《十上經》的佛教人間性之倫理道德 第八章結論 一、《十上經》的法數內容 二、《十上經》的修證組織次第 三、《十上經》的教理思想意義 四、《十上經》研究延伸出的研究課題 |
ヒット数 | 1182 |
作成日 | 2008.05.02 |
更新日期 | 2015.08.1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