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当書目の情報提供者は 李玉珉老師 です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漢族佛教僧伽服裝之研究=A Study on the Robes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Sangha
著者 郭慧珍 (著)=Kuo, Hui-chen (au.)
掲載誌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巻号n.3
出版年月日1999.03
ページ175 - 206
出版者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出版サイト http://www.chibs.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の種類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言語中文=Chinese
キーワード服裝史; 僧衣; 僧服; 袈裟; 服飾文化; 佛衣樣式; 服裝
抄録佛教肇興於北印度,創始者 -- 佛陀曾為僧伽制定適於修持,求道的服裝規制. 其後,佛教及其服裝規制傳入中國,及於臺灣. 但目前臺灣的僧衣卻與印度差異甚大,近年更在佛教界引起爭議; 故進行本研究.

歷來研究僧衣者甚少,為此,對資料的搜集儘求寬廣,但覺「歷史事實」經過詮釋傳抄成「歷史文字」後,往往有所出入. 因以「歷史訊息傳遞模型」這個治學理論來評鑑資料,並藉賴實物和圖像的證據來解讀歷史. 分「制衣」與「聽衣」兩類以探索其造形,款式,用色和質料規制的演變,并探討漢僧服裝和漢族民俗固有服裝的關係. 最後歸納前賢,高僧對漢族僧衣意義的詮釋,分為僧伽本身與外在關係兩部份來求其辨解. 因得其大要如下:

一. 漢僧服裝的形成和流變
制衣源自佛陀所定的「三衣」,即:安陀會,鬱多羅僧和僧伽黎. 其款式,用色和材質各有其特徵與涵義,故有種種異稱. 聽衣款式乃分別受印度,漢地,西域和上述之文化交融所影響. 歷代漢族僧伽服裝的造形,也有多種不同於傳統印度僧伽著裝的形式.

二. 漢族僧伽服裝發展和漢族服裝的關係
漢僧服裝款式造形深受漢人以「暴露肢體」為不善的觀念影響,於是形成偏衫,與種種異於印度的穿著. 其款式,用色和質料也分別受到漢人自有八卦陰陽和五行符號之用的思想,和服色哲學之滲透,故在義理的詮釋方面有所差異.

三. 漢僧服裝的涵義
最重要的是要藉賴特定的服裝形象,具強烈的識別,用期協助僧伽修行,達成斷除三毒「貪,瞋,癡」的意圖.

此乃作者之碩士學位論文,承蒙恩師王教授宇清和惠敏法師之指導,及多位師友的協助,內容多達十萬餘言,無法盡述於此,故僅摘要其續論與結論,以利讀者瞭解此研究之動機,目的,方法和結果,并予指正.

目次一. 研究動機
(一) 中國佛教僧衣制度之爭議
(二) 再續佛教僧伽服裝研究的因緣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範圍
(一) 範圍界定
(二) 名詞解釋
1. 「中國」與「漢族」之定義
2. 僧伽
3. 漢族僧伽
4. 漢族僧伽服裝
5. 制衣
6. 三衣
7. 袈裟
8. 聽衣
四. 研究方法
(一) 方法論
(二) 研究流程
(三) 研究架構
五. 結論
(一) 漢族僧伽制衣與聽衣的種類
(二) 漢族僧伽服裝的形成和流變
1. 漢族僧伽服裝的造形變遷 -- 服裝的搭配組合
2. 漢族僧伽服裝的形制
3. 漢族僧伽服裝的用色
4. 漢族僧伽服裝的質料
(三) 漢族僧伽服裝和漢族服裝發展的關係
1. 整體造形
2. 在款式方面
3. 在用色方面
4. 在質料方面
(四) 漢族僧伽服裝的意義
(五) 總結的回顧與前瞻
ISSN1026969X (P)
研究種類佛教圖像
研究年代中國-無
研究地域中國
ヒット数1618
作成日1999.03.20; 2002.07.23
更新日期2017.07.24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336934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