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賴珍瑜
|
掲載誌 |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8 |
出版年月日 | 2004.03 |
ページ | 111 - 160 |
出版者 | 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chibs.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屬於中華佛學研究所 |
キーワード | 菩薩戒戒體; 不名新得; 賴耶緣起; 三羯磨; 根本業道 |
抄録 | 大乘對於戒體的詮釋,並非僅限於受戒時在白四羯磨作法中,透過身、口二業於戒子身內自然激發出不犯戒的意志力而已。《瑜伽菩薩戒本》可稱為大乘戒的正系,是故,應從唯識學的立場就阿賴耶識緣起的思想中,去探討熏種不失的戒體論,才能夠正確又完整的說明心法戒體的內容。因此,本文依《成唯識論》所主張的「識轉變」以「三法輾轉兩重因果」的理論,分別於心、意、識三能變中不同的功能,針對戒子於受戒發願時;一、能緣的持戒的對象,二、所緣的十方過去、現在、未來無間無盡的時空之問題,探討菩薩戒戒體盡未來際乃至成佛的理論根據。試圖依賴耶緣起的觀點一氣呵成詮釋菩薩戒戒體,雖數重受,不名新得的特色。
|
目次 | 前言 113 一、佛子之根本 114 (一)戒體三說 1.原始佛教以思是戒 2.業力向種子說前進 3.菩薩戒戒體 (二)發心的第六意識 1.菩薩發心 2.戒體是增長業 3.依「阿賴耶識」為戒體 (三)小結:比較「善來比丘」的尸羅 二、種下菩提善根種子 128 (一)菩薩戒之「發戒體法」 (二)納受戒體 (三)阿賴耶識緣起 1.圖解三羯磨竟 2.圖解根本業道 (四)圖解菩薩戒戒體不名新得 1.就發自第六意識的業種子而言 2.就第八阿賴耶識所攝藏的種子而言 3.就不共無明的末那識而言 4.賴耶緣起即是心法戒體 (五)小結 1.菩薩種姓的功德 2.無盡戒 三、菩薩戒與種子熏習 148 (一)菩薩戒戒體不名新得的意義 1.菩薩戒戒體不名新得的特色 2.菩薩戒戒體不名新得的深義 (1)瑜伽系的戒經 (2)梵網系的戒經 (二)瑜伽戒本的倫理觀──由具悲憫非為惡 1.結果是「利他」 (1)權衡損害之輕重性 (2)從「損己利人」面看 2.動機是「憐愍」 (三)小結 四、結論 159 |
ISSN | 1026969X (P) |
ヒット数 | 1585 |
作成日 | 2005.02.04 |
更新日期 | 2017.07.2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