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佛教生命倫理觀的實踐理路:以自然農法為例=The Praxis of Buddhist Bioethics: Natural Farming as an Example |
|
|
|
著者 |
黃慧英 (撰)=Huang, Hui-ying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2018 |
ページ | 212 |
出版者 | 國立政治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ncc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博士 |
学校 | 國立政治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蔡源林、越建東 |
卒業年 | 106 |
キーワード | 生命倫理=Bioethics; 自然農法=Natural farming; 世間=World; 國土=Land; 眾生=Sentient beings; 植物=Plant; 食物=Food |
抄録 | 自然農法最早是由岡田茂吉與福岡正信於1930年代後期分別提出,其思想根據並非佛教義理。然而,自然農法的觀念與作法卻很契合佛法。本文主旨在於從世間國土、眾生、植物與食物這四面向的佛教生命倫理觀探索與自然農法的觀念相應或對其有所啟發者。佛法可作為其實踐的理論依據,自然農法同時也可以作為佛教修行的實踐,由此揭示佛教式的自然農法。 全文的架構如下:第一章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研究方法、論文架構以及關鍵概念。第二章探討佛教的世間國土觀對自然農法的啟發,說明世間的意義、對世間的態度以及對自然界的評價,並闡述轉穢為淨的國土觀。採行自然農法即是在淨化大地,將飽受農藥、化肥污染的穢土轉變為淨土。第三章從眾生觀來討論自然農法,先解說眾生的意涵及不同的生命形態,再論述佛教對人類與動物的觀點。六道眾生中擁有優等地位的人類應對一切有情負有關愛與保護的責任。佛教對動物慈悲、不殺生的倫理與自然農法很契合。第四章探究自然農法中的重要主角植物,先敍述佛典中對植物的觀點與態度,再探討植物是否為眾生的議題,並論及植樹的功德以及現代佛教對植物的保護。第五章探討佛教的食物觀與自然農法的關聯。首先說明佛教的四食觀;其次從早期佛教的《起世經》討論食物與人類的身心之間相互影響的變化;最後說明在佛教修行上必須有中道的飲食觀、少欲知足。
Natural Farming was first proposed by Mokichi Okada and Masanobu Fukuoka respectively in the late 1930s, and neither of their ideas is based on Buddhist thought. However, the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natural farming are very compatible with the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natural farming corresponding to or inspired by the Buddhist bioethics from four aspects -- environment, sentient beings, plants and food. In this way, the Dharma can be used a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actice of natural farming, and natural farming can also be used as a Buddhist praxis, thus revealing Buddhist-style natural farming. This thesis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explains the motive, purpos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s, thesis structure and key concept of this study. The second chapter illuminates the inspiration of the view of Buddhist world and land on natural farming, expla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orld,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world and the evaluation of nature, and elaborating on the concept of turning the impure land to pure land. Actually, the adoption of natural farming is to purify the earth and transform the polluted land contaminated with pesticides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into pure land.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natural farming from the concept of sentient beings. I will clarify the meaning of sentient beings and different life forms, and then delineate Buddhist views of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Human beings with a superior status among the six realms of existenc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caring and protecting all sentient beings. The Buddhist ethics of compassion for and nonviolence to animals is very compatible with natural farming. The fourth chapter explores plants as the important protagonist in the natural farming. I will describe the viewpoints and attitudes of plants in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then investigate whether plants are sentient beings. I will further delineate the merits of planting tre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plants by modern Buddhism. The fifth chapter elaborat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uddhist food concepts with natural farming. I will first expound the concepts of four nutriments in Buddhism and then argue the chang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ood and human body and mind , drawing on Aggañña Sutta in early Buddhism . Last but not least, I will elucidate a moderate diet and contentment with less desire in Buddhist practice. |
目次 | 略語表 v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文獻回顧 6 一、生命倫理與環境倫理 6 二、農法與佛教 6 第三節、研究方法 19 第四節、論文架構 24 第五節、自然農法與其生命倫理觀 25 一、岡田茂吉與秀明自然農法 25 二、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法 27 二、木村秋則的自然農法 30
第二章、佛教的世間國土觀與自然農法 33 第一節、佛教的世間觀 33 一、世間(loka)釋義 34 二、廣義的世間觀 37 (一)世間的範疇——器世間、有情世間、五蘊世間 37 (二)三界——輪迴的空間 39 (三)對世間的態度 40 三、對器世間(自然界)的具體描述與評價 43 (一)正面評價——理想的禪修處 43 (二)負面評價——有惱人的蚊蚋、猛獸等 46 第二節、佛教轉穢為淨的國土觀 47 一、佛典中的穢土 48 (一)娑婆世界、穢土、五濁惡世 49 (二)穢土的環境 51 (三)穢土的住眾 56 二、佛典中的淨土 59 (一)淨土釋義 60 (二)淨土的環境 61 (三)淨土的成員 65 (四)嚴淨佛土 67 本章小結 69
第三章、佛教的眾生觀與自然農法 71 第一節、眾生的概念 71 一、眾生(satta/sattva)的意涵 71 二、眾生的生命形態——四生、六道 77 第二節、佛教的人類觀 81 一、人在六道中的地位 81 二、以人為本與人類中心主義 83 (一)不同層面的人類中心主義 85 (二)弱的人類中心主義與佛教的自利利他 85 第三節、佛典中的動物觀 87 一、對動物形象的描述 87 (一)負面形象 88 (二)正面形象 89 二、對待動物的態度 91 (一)慈悲 91 (二)不殺生 95 本章小結 100
第四章、佛教的植物觀與自然農法 102 第一節、佛典中對植物的觀點與態度 102 一、一般的植物 102 二、神聖的植物 107 (一)不同的菩提樹 108 (二)對菩提樹的供奉 110 第二節、植物是否為眾生? 111 一、古印度的植物觀 113 (一)婆羅門教 113 (二)耆那教 115 二、佛教典籍的觀點 116 (一)依契經的記載 116 (二)依律典的記載 127 (三)依論典的記載 132 (四)依本生經的記載 136 (五)大乘佛教的草木有佛性說 144 第三節、植樹的功德與對植物的保護 153 一、植樹的功德 153 二、佛陀教導種樹 154 三、現代佛教對保護植物的實踐 156 本章小結 157
第五章、佛教的食物觀與自然農法 159 第一節、佛教的四食觀 159 一、「食」義解析 160 二、四食的意涵 162 (一)段食 163 (二)觸食 164 (三)思食 164 (四)識食 165 第二節、從《起世經》論食物與人類的關係 166 一、最初的食物之出現與影響 166 (一)最初的食物——地味——之出現 167 (二)最初的食物——地味——之影響 169 二、食物與人類行為相互影響的變化 172 第三節、食物與修行的關聯 179 一、佛陀早期的斷食修行 180 (一)佛陀的斷食經歷 180 (二)佛陀非難無益的斷食苦行 182 二、日中一食 182 三、飲食知量 185 四、少欲知足 190 本章小結 193
第六章、結論 195 參考書目 199 |
ヒット数 | 340 |
作成日 | 2021.11.05 |
更新日期 | 2023.01.1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