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調適與反抗 -- 以近代東亞佛教傳統與政治關係中的兩個案例為中心 |
|
|
|
作者 |
龔雋 (著)=Cong, Jiuann (au.)
|
出處題名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第4屆) -- 「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2003.03.30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hongshi.org.tw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人間佛教=入世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Engaged Buddhism; 政教關係=Buddhism and Politics; 新興宗教=新興宗教運動=New Religious Movements=NRM; 社會參與的佛教=Socially Engaged Buddhism; 社會運動=Social Movement; 京都學派=Kyoto School;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中國佛教史=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
摘要 | ……在東亞近代佛教與政治關聯的不同事件的讀解中,我們發現了佛教人間化過程的複雜性,一種極和平的宗教和超越性的精神,在與世俗原則的遭遇中,其結果和方向可能是相當曲折和變化多端的,有時讓我們難免產生一種「割不斷,理還亂」的感覺。當佛教要以「契機」方式去進入社會,特別是當政治的議題進入到佛教的論述中,他們間就形成了一種可說是辨證的緊張。佛教一面可為世俗政治提供超越性的倫理批判,而一旦它進入這一批判的過程中,佛教自身的超越性,就變得非常困難。當年歐陽竟無為代表的支那內學院,對佛教參與政治的批判,雖如印順法師所說,失之於不能變通,但竟無所擔心的混同染淨,「騎牆蝙蝠,混沌窮奇」的情況,即使在今天看來,也絕不能說是杞人憂天。佛教參與政治的結果,對佛教與世俗世界雙方面而言,可能是巨大福音,也可能是災難性冒險,佛教在傳統與近代的歷史都有了明證。
|
目次 | 一、議題的提出和晚清佛教政治化的雛形 二、「調適」的現代性計劃:太虛為代表的人間佛教與政治的觀念 三、「反抗的現代性」:二十世紀的日本禪、京都學派與民族主義、帝國主義 四、結 語 |
點閱次數 | 1101 |
建檔日期 | 2004.02.27 |
更新日期 | 2015.06.0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