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人間佛教的現代軌跡 -- 以漢語佛學研究的方法學轉向為線索
作者 朱文光 (著)=Chu, Wen-kuan (au.)
出處題名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第4屆) -- 「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日期2003.03.30
出版者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ongshi.org.tw
出版地臺灣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佛學研究; 方法論=Methodology
摘要本文的問題焦點在:近現代的主流佛學研究典範(paradigm)是如何出現的?源自歐洲或日本的方法學觀點,對漢語佛學研究構成了什麼樣的影響?若不刻意深究,研究典範的形成可解釋為源自不同的研究目標;例如哲學、宗教學、心理學、社會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研究者,雖在某種意義上,對的是共同的世界,但因觀察角度與方法不一致,想解決的問題也不同,自然發展出各樣的研究典範;即使在同一學門內,亦有可能衍生出不同類型的研究進路與方法。值得追問的是:典範、進路與方法的出現,除方法學上的理由,難道就沒有其他歷史性或社會性的因素嗎?

以佛學研究為例,19世紀以降,流行於歐美與日本學術機構的研究典範,以摧枯拉朽之勢,主導了學術界的論述體式,並藉由科目訓練、議題設定、資格評覈、論文審查、學術會議等機制,打造其專業化(professional;discipline)的金字招牌。我們能否詢問:這樣的知識景觀是如何建構出來的?其論述上的正當性(legitimacy)為何?

所謂「法不孤起,仗緣方生」,無論是典範、進路或方法,都不可能憑空出現,須仰賴歷史、社會與心理條件的配合。故本文將從後殖民研究(post-colonial studies)的理論角度出發,試述近現代漢語佛學研究的,集體無意識狀態。從學術史觀點而言,此探索方向不僅可拓展佛學研究的「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knowledge)視野,還有助吾人穿越各自表述的佛學研究方法學論述,閱讀到所謂的佛學研究、殖民運動中的佛學研究,及一個可被觀察到的:漢語佛學研究中的殖民運動史。然而,這樣的一種閱讀如何可能?
點閱次數878
建檔日期2004.02.27
更新日期2015.06.0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0952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