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林崇安 (著)=Lin, Chung-an (au.)
|
出處題名 |
中華國際佛學會議論文集(第3屆):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Chung-Hw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ddhism : The "Earthly" Pure Land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3rd)
|
出版日期 | 1998.12 |
頁次 | 95 - 112 |
出版者 | 法鼓文化出版社=Dharma Drum Culture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ddc.com.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版次:初版. 集叢:佛學會議論文彙編, 1. |
關鍵詞 | 人間淨土; 安那般那; 毗婆舍那(內觀); 淨土=Pure Land; 阿育王=King Asoka |
摘要 | 本文先探討人間淨土的意義,此中指出:人間淨土須要有淨化心靈的方法被人們實踐著,故在人間就可以達到滅苦的標的,故有別一般的人天善趣; 也就是說,在人間淨土中,除奉行人天善趣的五戒十善外,須要有定與慧的具體修持方法. 然而,在今日複雜而多樣的文化,社會,宗教背景下,要如何達成人間淨土呢? 本文指出能契合大眾的修持方法須:
(1) 普遍性 -- 任何人皆可採納. (2) 連續性 -- 任何時間皆可適用. (3) 直接性 -- 要能對症下藥,直接趨入實相,合乎科學,可以立竿見影.
在今日科技時代,有什麼契機的修持方法滿足上述的要求呢? 文中指出:釋尊當年所教導的直接身心實相的緣起法門便是個非常適宜的方法:以安那般那 (入出息念) 直接觀察自己氣息的實相來修定,以毗婆舍那 (內觀) 直接觀察自己身心五蘊交互作用的實相來修慧. 在這種定慧的具體實踐下,人人皆可自淨其意.
在「心淨則佛土淨」的原理下,人間淨土自然可以達成. 文中最後,以阿育王時期的印度為例,來說明人間淨土. |
ISBN | 9578473869 |
點閱次數 | 1202 |
建檔日期 | 2000.11.03
|
更新日期 | 2015.08.1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