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臺灣宗教場域的組成 -- 一個新制度論的觀點
作者 郭文般
出處題名 台灣新興宗教研討會(新興宗教現象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日期2002.03.29-30
出版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臺北大學社會系教授
關鍵詞新興宗教=新興宗教運動=the rising religion=New Religious Movements=NRM; 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 佛教心理學=Buddhist Psychology; 台灣佛教=Taiwanese Buddhism; 慈濟=T'zu-Chi; 佛光山; 宗教場域; 比較宗教; 宗教交談=宗教對話; 佛教組織=Buddhist Organization
摘要本文企圖從新制度論的「組織正當性」的觀點,結合社會網絡分析的”場域內部結構”的觀念,勾劃出臺灣宗教場域的內部結構組成。研究發現:臺灣民眾評估宗教團體的判準,主依三種正當性:規範、認同和功能的正當性。這三種正當性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以正統性和親和性兩個主軸,所建構出來的臺灣宗教場域。場域可區分成四個象限:正統主流(慈濟、佛光、道教、民間信仰的寺廟)、非主流正統(天主、長老、信義)、異端(摩門、統一)和本土非主流(神壇、佛陀照明會、妙天、清海、宋七力)。密宗佛教和一貫道,則分由本土非主流和異端,向正統的方向移動。

目次
一、文獻探討--Selznick (1957) 的觀點
二、研究方法--問卷研究法
(一)、民眾對不同宗教團體的接受程度
1、宗教團體的列舉
2、評估的面向
(二)、正當性的面向
(三)、選樣與問卷的施測
三、宗教團體的一般評估和初步分類
四、宗教團體在臺灣社會的正當性
五、正當性與宗教場域的兩軸
六、宗教場域四象限的解析
七、場域的形成、維持與轉形
八、結論
點閱次數1180
建檔日期2004.05.21
更新日期2012.10.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916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