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徐郁縈 (著)
|
出處題名 |
2014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2014.12.06 |
頁次 | K1 - K16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主辦單位: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台北市佛教會、國際青年華嚴學者學會 |
摘要 | 抄寫佛經原是中國早期佛教傳播的方法之一,包含自我修持、祈福發願和積善修德等多重目的。而「刺血書經」結合了「刺血」的誠心和「抄經」的功德累積,已超越原有廣傳佛法的意義,成為漢傳佛教發展中特有的修行實踐。筆者首先爬梳各朝「刺血書經」的史例,發覺唐五代到明末之間,呈現僧人血抄經本由《法華》轉為《華嚴》之現象。不論單純手墨抄經或刺血書寫,隋唐以前傳佈甚廣的華嚴經學,卻不若《法華經》和《金剛經》二部經典在唐五代時流行。直至北宋淨土宗七祖省常法師血抄《華嚴經.淨行品》才首開先例。最早八十卷「血書華嚴」是由元末善繼禪師完成。元明以降「血書華嚴」形成一種顯著風氣。「刺血書經」的方法與步驟才逐漸明確。而什麼原因改變了僧人對經典選用,又是什麼思想脈絡下造成此風氣呢?本文將從華嚴思想與抄經的歷史脈絡兩方面切入,並配合僧傳史例及文獻,初步探討元明兩代「血書華嚴」現象成型之原因。 筆者以為,自元末善繼禪師血抄《八十華嚴》後,引起後世著名文人讚嘆、僧人仿效及鼓勵。如此延續傳承而下的風氣是促使明代僧人「血書華嚴」的主因。其次,華嚴經文中雖未特別強調抄經之功德,但華嚴世界描繪了一座圓融莊嚴的佛國淨土,引人嚮往。僧人面對明以後的混亂時局,藉由「血書華嚴」淨心修心,展現對華嚴理想的信仰和期待。這也是選用血抄經典在元明轉變的輔助之因。
|
目次 | 摘要 K-1 一、前言 K-2 二、華嚴思想中的「書經」作用 K-4 三、「刺血書經」的發展及風氣 K-6 四、結語 K-9 參考文獻 K-16
|
點閱次數 | 565 |
建檔日期 | 2016.05.04 |
更新日期 | 2023.07.1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