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 |
丹增南卓 (著)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33屆)
|
出版日期 | 2022.09.24 |
頁次 | 1 - 14 |
出版者 | 圓光佛學研究所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ykbi.edu.tw
|
出版地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 |
關鍵詞 | 四念處; 三十七行相; 二種果; 正等加行; 行相 |
摘要 | 彌勒的著作《現觀莊嚴論》主要是講解廣行派所傳承闡述廣中略三部《般若經》的隱義現觀修行次第,也就是通常所稱的「八事七十義」。全部內容總攝於八品敘述,在第四品「正等加行」當中提及基智、道智、一切遍智等行相。其中,一切遍智的行相分為隨順聲聞之基智行相、隨順菩薩所具備之道智行相、不共之遍智行相等三種。第一隨順聲聞的基智總共有三十七行相,藉此探究菩提三十七道品之一「四念住」的相關義理,並以其作為主軸。首先根據《大乘阿毘達磨集論》與《阿毘達摩俱舍論》二者比較分析說明菩提三十七道的基本認識,聲聞、獨覺、菩薩等觀修「四念處」的差異,不修念處的過失、修念處的利益,念處與正道之關聯等特徵。其次,敘述修四念住將會證 二種果:能斷常、樂、我、淨之四顛倒,及能遠離有漏法之繫縛,並藉此證得斷諸煩惱的智慧。最後依據《大乘莊嚴經論》詳解菩薩的四念處殊勝於聲聞、獨覺所修之四念處。 |
目次 | 前言 2 一、菩提三十七道的基本認識 3 (一)三界的順次分析 3 (二)五道哪一段圓滿實修 3 (三)屬於實有法還是假有法 4 (四)菩提之分的義理 5 二、四念處的實修分析 5 (一)四念處的主要所緣 5 (二)如何實修四念處 6 (三)實修四念處的作用 7 (四)四念處的體性 8 (五)不修念處的過失修念處的利益 9 (六)修念處的利益 10 三、念處與正道之關聯 10 四、大乘的四念住殊勝於聲聞四念住 12 五、結語 13 六、參考資料 14
|
點閱次數 | 385 |
建檔日期 | 2022.10.06 |
更新日期 | 2023.09.2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