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死亡恐懼的解構之旅── 「死隨念」禪觀實踐的敘說研究 |
|
|
|
作者 |
釋見則 (著)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32屆)
|
出版日期 | 2021.09 |
頁次 | 1 - 30 |
出版者 | 香光尼眾佛學院 |
出版者網址 |
https://hkbi.gaya.org.tw/
|
出版地 | 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香光尼眾佛學院。 |
關鍵詞 | 死隨念; 死亡; 死亡恐懼; 禪修; 生命意義 |
摘要 | 本文之研究目的,是以個人面對死亡的恐懼為起始點,親身實踐「死隨念」的修練與身心探索,覺察、敘說「死隨念」對身心所產生的影響,探討解構死亡恐懼的效應,印證佛法修學將能引領我等朝向生命的提升與超越的程度。希望透過研究,達到以下目的:一、探索死亡恐懼的義涵。二、了解死隨念禪觀實踐對死亡恐懼的解構歷程。三、了解死隨念禪觀實踐對修行生命的意義。本研究研究對象即是研究者本身,以自我書寫記錄死隨念禪觀實踐的歷程,並採用敘說研究「整體──內容」的觀點分析與詮釋。經過資料之歸納分析與綜合討論後,研究結論如下:一、死亡恐懼的義涵是:「脆弱的自我,陷落生與死的負面假想泥淖」。二、死隨念禪觀實踐對死亡恐懼的解構歷程為:「如理作意、接受死亡,帶起重生的光明與活力」。三、死隨念禪觀實踐對修行生命的意義是:「解開修道的阻礙,領會活著正好修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研究最後提出未來研究及研究應用的建議。 |
目次 | 一、前言 2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2 (二)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2 1.研究目的 2 2.研究問題 2 3.名詞解釋 3 (1)死亡恐懼 3 (2)解構 3 (3)死隨念禪觀實踐 3 二、文獻探討 3 (一)死亡的相關研究 3 1.面對死亡的心理反應的相關研究 3 2.如何面對死亡:死亡教育與生命教育 4 (二)死亡恐懼的理論與研究 4 1.死亡恐懼的義涵與原因 4 2.死亡恐懼的管理、機轉與超越 5 (1)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TMT) 5 A. 死亡凸顯假說 6 B. 近端防衛歷程 6 C. 遠端防衛歷程 6 (2)有限捷思模式(Value heuristic) 6 (3)死亡智慧理論 6 (4)死亡恐懼的超越 6 (三)死亡態度 7 (四)生命意義 7 1.生命意義的定義 7 2.生命意義的內涵 7 (五)死隨念 7 1.死隨念的修習方法 7 2.死隨念的修習功德 8 3.死隨念禪觀練習工作坊 9 (1)課程設計與結構 9 (2)死隨念禪觀訓練 9 A. 取死屍的不淨相,映現於心 10 B. 作意命根斷絕,死之必然 10 C. 轉觀自己必然會死 11 D. 隨念死,達到近行定 11 三、研究方法 11 (一)研究設計 11 1.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敘說研究 11 2.收集資料─自我書寫 11 (二)研究對象 12 (三)研究步驟 12 (四)資料分析方法 12 1.文本資料的整理 12 2.資料分析的方法 12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13 (一)研究結果 13 (二)重建禪觀實踐的記錄文本 16 (三)綜合討論 21 1.死亡恐懼的義涵 21 2.死隨念禪觀實踐對死亡恐懼的解構歷程 22 3.死隨念禪觀實踐對修行生命的意義 22 4.死隨念禪觀的實踐 23 5、解構歷程的發展 23 五、結論與建議 24 (一)綜合結論 24 (二)研究限制 25 (三)研究建議 25 六、研究反思 26 (一)脆弱自我的發現 26 (二)禪觀實踐的反思 26 (三)解構過程的啟發與學習 26
|
點閱次數 | 679 |
建檔日期 | 2022.10.12 |
更新日期 | 2023.09.2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